4月14日,重庆轨道交通累计客运量突破百亿大关。这100亿,见证了重庆人步履不停的奋斗日常,也记录了重庆这座城市奔跑向前的速度和温度。
时光回到2005年,轨道列车还是重庆人眼中的新鲜事物,当初的“小目标”,是努力达到客运量1亿,而今天,客运量突破百亿,并且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这道网,织密了人们的生活,这一条条线,也成为城市里靓丽且令人亲近的风景线。
重庆轨道交通,在2005年6月18日开通首条线路——单轨2号线,重庆人由此步入轨道时代。累计客运量1亿人次的“小目标”,在2008年11月达成,当时还只有2号线“单兵作战”。到了2014年3月,四条线路加持下,客流量突破10亿。此后,10亿级的客流提升成为常态,且速度越来越快。到达百亿大关前的最后一个10亿,只用了不到9个月时间。
轨道延伸之处,是越来越多重庆人出行便捷度的“跃升”。
2号线,2005年首条线路开通至今,重庆轨道列车已累计运行22.8亿公里,相当于沿赤道绕着地球转了56900多圈,而更重要的是,轨道交通已经深入地融入我们生活。
就像网友所说,重庆轨道交通既有一种“云端仙气”,又有如同这座城市爬坡上坎一般的烟火气。重庆人为何青睐轨道列车,因为山地城市山高路窄,单靠公共汽车力不从心啊!
一项调查,2号线开通前,主城区部分主干道高峰时期的单向客流量,每小时超过3万人次,但地面公交的运输能力每小时不到1万人次,运力远远落后于需求。有关部门在2号线建设前所做的测算,这条线路建成后,运力相当于400辆公共汽车,可减少50%线路的区域交通压力。事实也证明,2号线开通以来,单日客运量动辄数十万人次,这与一辆公交车每天数百人次的客运量相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重庆轨道交通累计客运量突破百亿大关。百亿客流中,3号线独占30亿,日均客流63.2万人次;站点方面,全线网车站319座,最繁忙的是两路口站,开通以来,累计进出站客流达到8亿人次。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数据还显示:去年,全线网有8次实现单日客运量突破,全市最大日客运量创下508.1万人次的历史最高纪录。
每一个纪录的突破,都显现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动能与活力,而活力背后,既有便捷出行的“速度”,也有备受称赞,彰显暖心的“温度”。
早上6点15分,车站准时开启。早已等候在站外的菜农们,自发排队进入。工作人员熟练地“手动”安检,彼此间已经有了默契。
地铁开通前,菜农们大多在石船镇上卖菜,现在乘地铁去市区,能卖更好的价钱,65岁以上还免票,比公交车节省一个多小时。开通近两年,这趟车 成为越来越多菜农的出行“标配”。
菜农老徐当过泥水匠,一路上话不多,投入地用手机软件设计“梦想中的家”。
别人卖菜,王大爷独树一帜,擅长“编织”的他,准备用自己的好手艺换点零花钱。
记者注意到,车厢里,背篓虽多,但大伙儿都自发放在脚下,给中间留出一条通道。遇到相熟的乘客上车,大家还会热情地打招呼。
“背篓专线”,之所以受到市民认同,既是对菜农们起早摸黑、辛苦谋生的尊重,也是大伙儿对朴实生活的一份热爱。
其实在重庆,“车厢里的温度”,远不止“背篓专线”。暴雨来袭时,站台上免费发放“遮雨神器”,节假日里轨道班点“人不走完不收班”,还有夏日车站里的免费纳凉区,特别开发的夜间过街功能等等。“以人为本、服务民生”,轨道列车,融入了重庆人的情感,融入了山水相依的城市风貌,也在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19年间,从0到500+公里轨道线网,从0到100亿人次客流。每一个纪录的突破,都彰显着城市发展的动能与活力。目前,重庆已运营1、2、3、4、5、6、9、10、18号线及环线、国博线、江跳线等轨道交通线路,覆盖中心城区全域并逐渐向主城都市区延伸。
其中,3号线、15号线、江跳线等,有效串联起龙盛、汽博、江津双福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片区;1号线、 3号线、6号线和国博线,则串联西永、空港、礼嘉智慧城等片区,支撑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
轨道交通,有如城市区域协同与合作的一根纽带,将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汇聚在一起。线网加密,提升市民出行效率,也带动城市纵深发展。根据《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重庆将建设“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实现中心城区、渝西地区、渝东新城各城市间1小时通达。未来,越织越密的轨道交通网将贯穿城市各处,为新重庆发展不断注入澎湃动力。
客流迈上百亿大关,既是重庆轨道交通蓬勃发展的写照,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拔节生长。未来,轨道交通还将在城市布局、产业支撑,以及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发挥怎样进一步的作用?
在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陈坚教授看来,有三个作用未来值得关注。第一是大家出行的便捷性,缩小我们老百姓的出行运距,缓解交通拥堵,这是大家比较容易感受到的一个作用;第二是对于我们城市的发展的作用,城市的结构、城市的聚集作用也增加了。第三会落脚到对我们产业的升级,尤其是结合我们重庆现在的“33618”的产业发展战略,包括对我们产业集群中的轨道车辆、轨道通信与控制、轨道供电等等,实际上产业链是非常大的。通过以重庆本土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示范,也会带动其他城市或者类似于重庆这样的山地城市,在轨道制式上有更多的选择,尤其是制定我们中国的一些轨道的新的标准,推进整个重庆轨道的装备(产业),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
日前,德国总理朔尔茨展开访华之旅,随行的经济代表团中,世界领先的轨道系统制造商德国克诺尔集团表示,要把重庆作为区域投资和运营的重点。新投产的重庆基地,其目标就是要“成为这座城市交通网和产业链的一部分。”
交通、产业、百姓过日子,与企业满满的信心交织在一起,而这份信心,源自重庆蓬勃发展的当下,也将见证它不断成长和壮大的未来。
第1眼-重庆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