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
一个人遇见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
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在人生的行进道路中,教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是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引导者,更是带领莘莘学子通往精神世界的引路人。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工作。
为此,教师不但要授业解惑,更要做传道的“大先生”,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喜迎党的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基于此,华龙网联动重庆交通大学共同推出“遇见好老师”——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打探重庆交通大学教坛群英的“教育智慧”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展现重庆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做好老师、成大先生,勇于为年轻一代心怀“国之大者”而努力培根铸魂。
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董莉莉。郭晓彤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郭晓彤)重庆,能够拥有“3D魔幻主义山城”的美称,是因为其有着许多闻名国内外的诸如观音桥、十八梯、洪崖洞和磁器口等巧思妙构的建筑。这些建筑的孕育,离不开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
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董莉莉就是其中一位。
“对建筑设计的热爱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
董莉莉的求学经历非常简单,高考毕业后,她的本-硕-博阶段均在重庆大学就读,学习建筑设计专业。
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填报志愿期间发生的一个小序曲,身边的长辈告诉她:“建筑设计很好玩,大一、大二的时候只需要背着画板外出写生,大三、大四的时候就开始学画彩色建筑,最后会看到自己设计的房子落成,整个过程很有成就感。”
进入大学,系统化学习建筑设计后,董莉莉发现,长辈描述的场景只是学习过程中极小的一部分。大多数时间,她都与同学们趴在图板上,废寝忘食地完成那一份份设计作业。
“重庆夏天的温度很高,我们还要背着图板到教室去,手绘一张张图纸。”董莉莉回忆道,“进入高年级时,电脑绘图软件兴起了,我们成为从手绘图转为计算机绘图的一代人,经历了一个挺痛苦转变。”
大学毕业时,董莉莉对建筑设计专业还称不上热爱,只能说有一些喜欢。有人开玩笑地问她:“你是否愿意回到大一?”她笑着摆摆手:“不愿意,大学5年过得太辛苦了。”
在研究生阶段,董莉莉开始跟着导师做实践项目,从建筑设计扩展到城乡规划设计,再从室内设计到景观设计,设计对象变得更加多元化。
“那时候开始觉得,原来学建筑设计还挺有趣的。当看到一个建筑从室内到室外整体都是由我来设计时,我开始热爱设计建筑了。”董莉莉说。
步入工作岗位后,董莉莉先是在设计单位担任主创设计师,为了按时完成项目,她和团队晚上画图、白天跑工地,反复推敲每个细节的构思,当作品最终完美地呈现在大众面前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让这个专业成为她的挚爱,而这份挚爱也是她的灵感源泉。
“成为教师后,我经常给学生们说,我对建筑设计有了一些执念。不管行业发展得是否景气,但是我对这个专业的感情不会随着它的发展有任何起伏变化。”董莉莉说道,“我们可以形容行业的发展是一条有波峰波谷的曲线,而我对建筑设计的热爱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
董莉莉在为学生答疑解惑。郭晓彤摄
“当老师最大的成就感来源于培养了怎样的人”
重庆交通大学建筑学专业成立于2000年,由于专业成立初期师资较为匮乏,2004年,董莉莉作为一名双师型教师受聘到重庆交通大学担任兼职教师。
为了全身心将企业的设计实践经验带到学校,帮助学生们从书本理论走向设计实践,进而培养一批批为重庆城市建设做贡献的设计师,2005年,董莉莉正式成为一名全职的专业课教师。
“从2000年到现在,我们总共招收了22届学生,幸运的是,我教过每一届学生。”董莉莉自豪地说道。
当时,董莉莉为重庆交通大学第一届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制作了分类档案,并且按照学生升学考研、就业创业等不同的发展方向做了不同的专业引导,最终事实证明,分类培养学生成效显著。
“在第一届学生中,有的担任四川省院设计所所长,有的成为设计院的主创设计师,还有的至今还在世界各大竞赛舞台上不断输出优秀作品……”董莉莉说,“能够培养出学生对建筑设计的热爱,我感到十分欣慰。”
董莉莉认为,建筑设计不是纯粹的理工科,它还带着一些人文和艺术的“气质”,是一个天生具有复合性的学科专业。因此,该专业学生其实可以探索许多创新创业的新路径,比如搭建建筑学的学习资源平台,创办BIM+相关的教育培训,或者开办技术咨询工作室等。
基于董莉莉的企业的工作经历,除了传授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给学生,她还将在企业期间培养的吃苦耐精神带来了学校。
“我都会24小时开机,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常常备课到凌晨两三点,还能在QQ上回复学生的问题。”董莉莉说。
此外,由于企业注重以成果为导向,工作成果需要得到业主方的认可。因此,董莉莉在从事教育教学时,她也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
董莉莉表示,“教学不是单向性的,我必须请企业代表或者毕业生代表反馈目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他们给的反馈意见可以让我们在教研教改的路上‘不迷路’,并且给了我们源源不断的动力去解决问题。”
董莉莉和团队教师。郭晓彤摄
“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从‘走’到‘跑’的能力”
董莉莉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她认为,所有的理论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落地,实践反馈的内容也能帮助完善理论。
“我比较喜欢采用工科的思维去分类,不管是针对学生还是老师,我认为应该对他们进行‘个性+通识’结合的分类发展规划。”董莉莉说道,“我会根据青年教师的博士专业研究方向,帮他们制定1年‘科研+教研’融合的短期计划、3至5年‘科研+实践’融合的中期计划,并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学习自主制定符合个性发展的长期规划。”
在董莉莉看来,5年是一名科技工作者能否成为长跑者的关键时间,因此,她尽心帮助青年教师制定5年个性发展规划,使得青年教师提升从“走”到“跑”的能力。
董莉莉。郭晓彤摄
在董莉莉的培养下,多名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能手和科研骨干,获得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奖项,出版了《超深地下公共空间安全疏散设计》等20余本著作。
近年来,学院在全国的知名度也持续提升,在同行中获得较高认可度。比如建筑学专业,今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去年获批为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也是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
课程建设是实现学生“飞跃”的最后一公里,近几年,学院的课程建设也获得比较大的进步。由董莉莉领衔,学院教师团队共同完成的《栖居漫谈——人居环境概论》被评为首批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时也是重庆市精品在线课程。此外,在近期公布的重庆市教学成果评选中,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获得了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