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交大

当前位置:新闻首页>>媒体交大

字体:【小】【中】【大】打印: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庆日报:打造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育人共同体”

日期:2022年11月03日 09:14作者:徐园媛 张王燕来源:旅游与传媒学院点击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引导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顶层设计是关键。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搭建“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平台,形成内在逻辑严密的运行体系,全力打造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育人共同体”,形成“全景协同、全域推进、全程优化、全员育人”的大格局。

用好课程育人平台,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统一的课程共同体。课程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在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机制构建中,打造课程育人平台,就是要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统一的课程共同体。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学内容应从价值引领、知识探究、人格养成和能力建设四重维度着手,通过把准价值引领方向、讲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精准对接青年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理论诉求,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应挖掘所有课程的育德元素和育人功能,多措并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类课程,破除学科壁垒和体制藩篱,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努力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育内容上融会贯通、在教育方式上协同并进,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共同体,从而构建全课程育人的大格局。

用好网络育人平台,构建“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相统一的资源共同体。在互联网占据信息传播主导地位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新时代青年绝大多数是“网络原住民”,对网络生活环境十分依赖,表现出非常突出的网络化生活样态。在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机制构建中,打造网络育人平台,就是要构建“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相统一的资源共同体。建立共建共享的云共享数据库,收集整理优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素材、经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案例等,使大家共同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领域的优质资源;培育共言共传的网络话语,坚持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网络热度并重,转变话语方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表达的大众性;拓展互联互通的网上网下育人体系,让“网上自我教育”与“网下指导引导”互联互通、让“网络虚拟体验”与“网下学习提升”互联互通、让“网络心理咨询辅导”与“网下教育管理”互联互通,创新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育人载体。

用好实践育人平台,构建“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相统一的知识共同体。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然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然而关键还是在于“行”。在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机制构建中,打造实践育人平台,就是要构建“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相统一的知识共同体。“读万卷书”是学习“有字之书”的现实表现,“行万里路”是学习“无字之书”的方法途径。“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相结合能实现认知与行为、经验与理性相统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日常化、生活化、形象化。例如,引导青年阅读《长征》,能够让青年了解长征这一历史上考验人类意志的大规模战略转移的惊人壮举,让青年学习长征中自强不息、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当青年学生在“文本叙事、实物展演、情境渲染、空间塑造”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记忆共同体时,就会情不自禁地为过去的峥嵘岁月热泪盈眶、为现在的和平生活怀揣感激、为未来的美好生活满怀憧憬,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和理论水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能在行动当中体现出来。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重庆日报:https://epaper.cqrb.cn/cqrb/2022-11/03/009/content_rb_308361.htm


分享:

编辑:黎昱睿

审核人:徐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