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交大

当前位置:新闻首页>>媒体交大

字体:【小】【中】【大】打印:

重庆日报:重庆交通大学 为交通强国建设培养优秀建设者

日期:2022年10月19日 09:32作者:重庆日报来源:组织部 宣传部 发规处 教务处 科技处点击率: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职责。

10年来,重庆交通大学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按照“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双创工作的任务标准,着力打造国家级、市级、校级“三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擦亮党建底色。

目前,学校已有3个基层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4个基层党支部入选全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二级学院入选全市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全市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作为交通特色鲜明,工、管、理、经、文、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将继续秉承“明德行远,交通天下”校训,以“党建+”凝聚强大合力,肩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为交通强国建设培养优秀建设者。

党建+人才培养 在“小课堂”融入“大思政”

党课、思政课一直是学生筑牢精神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的“加油站”“充电器”。在重庆交通大学,全体校党政领导先学先悟先行,带头深入课堂、站上讲台,为学生带来一堂堂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怀的党课与思政课。

“希望同学们通过锤炼,具有更强的信念、更深的情怀、更广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优的品质、更多的本领,奋力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党委书记李天安回顾了一大批优秀前辈和校友们的先进事迹,深情寄语同学们。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唐伯明从“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讲起,结合空气污染、发展不均衡、气候变化、道路安全等详实数据,深入阐述了全球交通合作中的中国主张、中国经验和中国担当,勉励同学们在交通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勇当先锋。

重庆市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何义团把课堂搬进了博物馆

教学是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人才培养是教师的首要职责。在校领导的带动之下,越来越多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优秀党员教师,“双带头人”用行动写下对党和国家最长情的告白:何义团老师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开启“红色讲堂”,将党课学习融于专业知识;孙世政老师时常结合专业前沿动态和国家“卡脖子”技术,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每个环节;傅红老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35年来,坚持“教书不分上下课,育人不分上下班”的奉献精神,言传身教影响每一个学生;向中富老师推动建立“公益小桥学生团队”,带队建设公益小桥20余座,形成了《小桥大爱社会实践》课程……

党史思政进课堂,育人润物细无声。重庆交通大学把党建放在创新人才培养“引擎”位置,把思想政治教育融通教师的每一个课堂、贯穿学生的每一步成长,真正在“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中育人育心,达到“固本铸魂”和“打底色”的效果,学校是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高校,连续两轮入选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0多年保持在90%以上。

党建+科研创新 用“强攻关”服务“国之计”

重庆交通大学参与乌江特大桥建设

今年8月15日,世界最大跨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贵州德余高速公路乌江特大桥主拱顺利合龙。大桥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拱、柱、梁全栓接无支座整体式受力体系,建造和精度控制难度创下同类型桥梁之最。

大桥顺利合龙的成功,离不开重庆交通大学大跨拱桥监控团队的强力支持。“当核心技术‘卡脖子’时,就需要我们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师生带头冲在一线、干在一线,去研发、去攻关。”监控团队负责人、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周建庭说。

细数在世界最大跨拱桥、世界最大跨轨道斜拉桥、世界最长铁路隧道和世界最长公路隧道在内的10项“世界之最”,每一个“一鸣惊人”的关键技术都渗透着“交大人”丹心许党、科技报国的赤诚与担当。

助力“世纪工程”——平陆运河

在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院长杨胜发教授的带领下,该校河海学院、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的专家技术团队,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建设,提供了入海河口青年船闸盐水入侵规律及防治技术等7个关键技术问题的科技支撑。

作为重庆市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标杆学院,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党委积极探索“以党性引领科研初心、选题紧扣人民需求”的党建、科研双融合模式。近年来,副院长(主持工作)刘唐志教授率领的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研究所团队在贵州、重庆、四川、广西、宁夏等地指导国省干道公路交通安全改造里程达6000余公里,研究成果进行了230多处示范应用,大幅减少了交通事故的数量和人员伤亡。

瞄准重庆交通管控的痛点,该校智慧城市学院院长蔡晓禹教授团队建设的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聚焦重庆世界级超大山地城市的交通拥堵治理,致力于构建关键技术、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工程措施“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科研成果在重庆主城区智能交通升级改造、桥隧错峰出行等创新应用中成效显著。

先进绿色航空动力实验室

重庆交通大学立足特色优势,主动融入新时代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已逐步建立“水陆空轨”交通学科方向齐全互补、山区综合立体交通智能绿色安全创新特色鲜明、政产学研用创新资源要素整合优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建有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平台、4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0余个研发机构,以及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国科航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西科所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平台。

党员教师和学生作为技术团队的中坚力量,一直活跃在科技创新最前沿、经济建设主战场、基层实践大熔炉。学校立足大战略视角,实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培育工程,把符合条件的学术带头人培养选拔为教师党支部书记,把有条件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成为学术带头人,实现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100%覆盖,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科研工作的量与质。

党建+社会服务 把“关心事”变成“暖心事”

重庆交通大学分批组织处科级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前往沙漠土壤化试验基地调研

8月以来,重庆交通大学分批组织处科级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等80余人,来到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土壤化”试验示范基地开展调研,实地感受该校“沙漠土壤化”技术如何让滚滚黄沙变成肥田沃土,将贫瘠和荒芜蜕变为绿色与希望,高度参与并深度服务“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重庆交通大学“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AI互动空间”在多个乡村试点

在石柱中益乡小学,由重庆交通大学提供专业支撑的“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AI互动空间”,借助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音乐、故事、游戏等活动,为乡村儿童端上一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餐,帮助孩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长期致力于西南地区山地道路的安全高效运营研究,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蓝章礼教授团队的项目“山地环境车-路信息感知及交通状态评估关键技术”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重庆交通大学以专业能力服务社会发展,把一件件“关心事”变成“暖心事”,践行高校的责任担当,争当社会发展的铺路石。

校党委围绕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交通强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重大战略,制定出台《参与主城都市区“五座城”建设工作方案》,充分展现服务社会的高站位、大局观、深思考;围绕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等重大项目签订科研合同17个,联合成立西部(重庆)科学城研究中心,与南岸区、江津区共建环交大创新生态圈;联合市公安局共建山地城市与交通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超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研究;依托生态航道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在减污、降碳、增绿、丰富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形成更多实践创新成果,服务“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校党委构建起立足学科、发挥优势、统筹实施、师生参与、狠抓落实的“大帮扶”“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体系,以党建为引领,面向全校师生营造出人人皆想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为之的社会服务“红磁场”。

党建+文化传承 让“文旅村”飘扬“党旗红”

从1951年建校至今,重庆交通大学已走过71年的风雨征程,文化底蕴深厚,名贤名家辈出。学校在党旗引领之下,不断积淀具有交通特质的精神文化财富,凝练形成“甘当路石、进无止境”的办学传统、“明德行远、交通天下”的校训精神,诠释和践行着历久弥新的“两路”精神。

学校在文化传承中发展,在文化传承中创新,从校园文化延伸向教育文化、社会文化,不断夯实教育帮扶主阵地,通过“文旅融合”“设计下乡”“桥都文化”等系列文创品牌,全力赋能文创产业,倾情助力重庆区县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两路”精神调研团队重走川藏、青藏线

全国高校党建“双创”样板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史纲与思修教工党支部组建“两路”精神调研团队,重走川藏线、青藏线,完成《川藏、青藏“两路”精神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撰写专著《弘扬两路精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打造了“两路”精神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积极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结对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从艺术规划、艺术IP打造、艺术墙绘设计、艺术景观设计等方面对绿水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乡村艺术规划,有效助推乡村产业升级,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旅游与传媒学院文化旅游教工党支部与奉节县铁甲村签订党建共建协议,编制《重庆市奉节县永乐镇铁甲村乡村振兴规划》,以党建铸魂、党员担纲,通盘谋划推进乡村文旅发展。

各个学院党支部立足于专业优势,脚踏实地发光发热,让文化传承始终跃动着耀眼的“党旗红”。

党建+交流合作 立“大矩阵”奏响“合鸣曲”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海外工程业务迅猛发展,但国际化工程人才匮乏成为现实瓶颈,出现传统人才培养体系不适应国际化工程人才需求、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不适应海外工程等一系列问题。

第四届“国际工程班”开班典礼

作为一所交通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重庆交通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步伐一直走在全市前列,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愈发成熟。校党委坚持以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办学,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引入承建了大量海外重大工程的企业,并根据行业发展需求构建“交通土建+项目管理+国际素养”课程体系,孵化出“海外班”和“国际工程班”两大蜚声国内外的“品牌班”。

学校分别与中交、中铁、中铁建等企业合作开设“海外班”,在土木、港航、交运、管理等专业选拔组建订单式班级,共同制定专项课程计划。“海外班”凭借短线培养模式周期短、课程设置灵活等优势,解决了不同企业国际化工程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

在积累“海外班”经验的基础上,学校联合中国交建集团创办了“中交道桥渡国际工程班”,采取系统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交通土建国际化工程人才的长线培养模式,让中交集团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学生的选拔、课堂教学和团学活动,集团的海外项目专家、一线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和举办讲座,实习、实践环节也直接在中交集团的相应项目上完成。

而为了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重庆交通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步伐又向前迈进一大步,设立首个海外高校在线课程引进项目,先后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10余所世界500强高校和高水平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国际朋友圈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放眼全球,始终高擎“交通天下”的办学理想,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深入谋划布局,进一步融入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重庆日报:https://epaper.cqrb.cn/cqrb/2022-10/19/022/content_rb_307697.htm


分享:

编辑:黎昱睿

审核人:徐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