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交大

当前位置:新闻首页>>媒体交大

字体:【小】【中】【大】打印:

中国交通新闻网:【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宣传系列】桥梁“医者” 拳拳仁心

日期:2021年12月29日 16:02作者:中国交通新闻网来源:宣传部点击率: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搞科研不要怕吃苦,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要把个人的事业发展和国家的重大需求结合起来,为我国桥梁安全保驾护航。”这是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建庭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实现桥梁强国的梦想,周建庭多年来一直从事桥梁病害诊断与加固领域研究,创建了桥梁内在病害诊断理论与技术,通过系列创新技术让桥梁“说”出自己的疾病并给予精准“治疗”,实现了我国桥梁内在隐蔽病害精准、量化、无损检测的技术突破。

看病也会治病

“维护好、修缮好桥梁,延长它们的寿命,就是为国家节约资源。”1996年,年仅24岁的周建庭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完成“递推迭代实测桥梁影响线评定桥梁承载力技术”研究,这标志着他正式踏上了这条艰苦而又意义非凡的研究之路。
周建庭在研究中发现三峡成库过程中水位变化对库岸乃至桥梁基础的侵蚀,对重庆的桥梁安全造成威胁。1999年,他在国内首次完成了三峡库区变动水位区部分淹没桥梁的水蚀试验,用以指导三峡库区县乡公路数千座桥梁的安全性评价工作,为确保库区桥梁的安全奠定了重要基础。

2001年,在导师黄尚廉院士指导下,周建庭首次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桥梁安全监测评价技术”,将静态、离线的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方法,移植到动态、在线的桥梁结构可靠性评价,建立了国内首个桥梁远程集群监测评价系统,实现了地域分散且桥型不同的三座大型桥梁的集群安全监测与评价,填补了桥梁安全监测量化评价技术的空白。

随着桥梁安全监测评价技术的不断深入,周建庭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桥梁“医者”,要会“看病”,还要会“治病”。于是,他又持续开展桥梁加固技术研究,先后研发了10多种实用桥梁加固创新技术。

2003年,周建庭在国内外首次提出“钢筋混凝土套箍封闭主拱圈加固拱桥技术”,并构建了相应的加固理论和技术体系,应用于上千座拱桥的加固。2006年,他带领团队对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的一座严重变形的石拱桥予以加固整治。竣工后桥梁焕然一新,完全能满足荷载营运要求,且加固费用仅仅为新建桥梁的15%。

2011年,周建庭主持的研究成果“山区拱桥建设与维护新技术研发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近30年里,周建庭和团队将这一系列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从巴山蜀水到雪域高原在内的15个省市的2000多座桥梁中,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管养资金,并带来了巨大的环保和社会效益。

匠心诠释初心

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勇攀高峰,攻坚克难,这是周建庭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的匠心,也是他矢志爱国的拳拳初心。
桥梁的隐蔽病害是桥梁管养的痛点和难点。据统计,由于桥梁内部隐蔽病害导致的危桥数量占我国现有危桥总数的50%以上,而桥梁隐蔽病害深埋于桥梁内部,不可察觉、不易观测,是个世界性桥梁难题。

为攻克这个难题,周建庭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交叉学科队伍,展开了夜以继日的技术攻关。经过团队成员的齐心协力,全新的桥梁隐蔽病害无损检测实验室成立,相关研究也实现了突破。

十余年的时间里,无周末、无节假日,工作到深夜,早已经成为周建庭团队的常态。期间他们累计开展了2000多组试件及1000余座实桥的试验,取得的“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成果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实现了我国在桥梁内在病害精准、量化、无损检测的技术引领。目前研究成果已在11个省市的36座大跨桥梁、1359座中小跨径桥梁上得到成功应用。

“科技创新就是我们最好的爱国方式。”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周建庭坚守初心、执着攻关,以艰苦卓绝的攻坚换来了喜人硕果。他的多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9项,出版著作13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应用于国内15个省市2000多座桥梁的诊断与加固,有效推动了桥梁管养的科技革新。他本人也先后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

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周建庭表示将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征程上,砥砺前行,不懈奋斗。

https://www.zgjtb.com/zhitong/2021-12/29/content_302476.html

分享:

编辑:徐洁

审核人:白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