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交大

当前位置:新闻首页>>媒体交大

字体:【小】【中】【大】打印:

华龙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重庆发展中的交大人④ 何小兵:深耕专业,潜心科研,服务交通

日期:2021年07月09日 17:23作者:华龙网来源:组织部 宣传部点击率: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标志着建设交通强国已经由行业愿景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庆交通大学响应党的号召,一直以高水平党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用初心和行动践行对祖国交通建设大业的使命与担当。

从多项突破性研发成果发布到成千上万个桥梁、公路投入使用,他们是城市建设中最美的身影;翻山、越岭、过江、跨海,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一批一批交大人纳百川秉明德行远之初心,行万里兴交通天下之恒志,在奋斗百年路上书写着精彩华章。

今天,我们将目光聚焦交大人,讲述奋斗故事,凝聚奋进力量,振奋新一代交大人,继续践行、发扬、传承重庆交通大学“两路”精神,向梦的方向启航!

交大榜样档案

何小兵:教授,博士,博士后,重庆市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加拿大约克大学与多伦多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重点研发计划等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完成大型桥梁监控监测、试验检测评估60余座,参编交通运输行业规范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建成智慧开放实验室,主持重庆市“金课”3项,成果获中国高教学会三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https://res.cqnews.net/url/1/2021/7/6/261b2QWlXLlLAC5zAqtHUtfxU3fa6yKJl8m.png

海外研学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9日11时23分讯(刘宇)20年来,何小兵教授始终致力于断裂损伤力学与工程应用研究,其科研成果应用到首都环线高速公路(G95)、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涪陵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项目中。

潜心科研——着迷于力学手段解决工程中技术问题

1997年,何小兵选择来到充满生机的直辖市,进入原重庆交通学院(重庆交通大学前身)桥梁及结构工程系,开启了一段与交通结缘的旅程。

让何小兵正真爱上交通,是在他的研究生阶段。导师从事断裂力学研究,在弹塑性断裂力学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提出了全新现场分析方法。断裂力学研究的是裂纹的萌生、发展及其判据的一门科学,工程结构的性能演化也是源于此理论。何小兵感受到了工程中无处不在的力学,总结了力学学习的两个要领,一是明察秋毫,即失效诊断,宏观或者微观的角度上的失效机理或者破坏判据,即什么时候坏、怎么坏,并探索影响因素;二是防患未然,即功能设计,从不同尺度上设计新材料或者新结构,满足功能性能要求。

https://res.cqnews.net/url/1/2021/7/6/dhOS3VuqTsR1MN1XwQ7AKCqZPE56G3S14gf.png

作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感受到力学的奇妙后,从此他就与裂纹“干”上了,“泡”在实验室里潜心理论研究,开展断裂韧性试验、疲劳试验,获取裂纹发生发展规律,寻求断裂控制参量,建立断裂判据。这些研究成果最终都应用到了实际,主研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耐久性铺装材料及其结构,在重庆、广东、山西、江西、湖北等省市应用,累计应用近100万m2,应用范围覆盖了南北不同气候地域,核心技术获得欧美等国专利授权。

这给了何小兵很大成就感和自豪感,对力学研究兴趣也越来越浓厚。进入重庆大学攻读力学博士研究生后,何小兵将裂纹控制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作为自己的重要研究方向,提出混凝土结构主动裂纹控制方法及其增强新技术,获得一种将新结构和既有结构纳入到同一问题(裂纹控制)不同阶段的统一分析方法,成果后来应用到涪陵长江大桥、两河口特大桥以及龙门大桥等大型桥梁的试验检测评估和监控监测中。

回到母校后,何小兵也一直从事力学研究,致力于以力学手段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新材料,开展材料结构化设计,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解决实际交通土建工程问题,针对寒区交通基础设施高频冻融防护问题,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涂层防护材料,有望应用于国内最大土石坝水电站混凝土结构冻融防护中。

15年坚守——见证重点实验室的发展

“母校需要我,我就回来了!”谈及续缘交大的原因,何小兵爽朗地笑了。据他回忆,那时任职于新成立的重点学科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交大只有两个重点学科和两个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平台如何建设,大家的头脑中都还是一团迷雾,只能慢慢摸索前进。这一干就是15年,探索评价指标体系、平台建设、体系架构以及运作模式,见证了实验室的跨越式发展!

https://res.cqnews.net/url/1/2021/7/6/ASuQWxLGbQ3tEdu2uthImWRUBNrcz5ZM6pw.png

工作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现在看来,也正是因为当时学校的重视,具有超前的发展远见,如今才拥有了省部共建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土建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25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

身为重庆市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何小兵提出了平台建设三落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科研平台提档升级”和“服务人才队伍成长”,带领实验室在市高校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连续三次获得优秀等级。

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的跨越式发展,有力支撑了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实验室已成为科技部、交通运输部、重庆市共同建设的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基地,以及决策和咨询机构。

与腾讯、美国国家仪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建立了腾讯-重庆交大联合实验室、重庆交通大学-美国国家仪器现代工程结构虚拟仿真教学联合实验室等一批产学研平台,积极促进成果的研发、转移和应用,获得2020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学无止境——搭建互联互通的桥梁

研究平台是科研工作者的桥梁。作为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何小兵带领着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成功入选首批重庆市双创支部的培育创建名单。我经历了从一名学生成长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感受到学生阶段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渴求,经受了青年阶段来自教学科研以及生活的压力。学生和年轻教师选择了交大,是交大的未来,公共基础科研实践平台是他们的舞台,我们应当有为他们搭建好舞台这份责任感。他一直告诫自己和支部党员们,党员是一种激励,有了这重身份,更需要时时刻刻约束自己,为咱们青年教师和学生提供好研究和实践平台,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https://res.cqnews.net/url/1/2021/7/6/4StG1liZtA90QIyLdTU105KPGzqXzcQx9JT.png

海外研学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科研资源的全方位开放共享是他一直努力的动力。他为人师表,工作实干,创新精神、甘于奉献,一直为搭建公共基础科研平台不懈努力,建成我校首个智慧实验室开放系统,实现科研平台全天候开放共享,极大提升了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创造了好的研究环境;主持三项重庆市“金课”,探索以实践为载体的小班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深受好评,连续两次获“科教创新课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重庆日报、华龙网报道了教学改革成效。

何小兵反复说,我是搞力学研究的,有幸能将所学力学与桥梁和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结合起来。在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开发建设过程中,何小兵带领团队负责了“清溪河大桥”、“龙门大桥”等桥梁施工监控,一条条坦途的贯通,一座座桥梁的建成,构筑起物流大通道,搭建起城市大动脉。

交通是物理世界的互联互通的桥梁,是物质和能量的通道。随着交通领域出现的“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等新的需求,何小兵也敏锐意识到这些变化。

https://res.cqnews.net/url/1/2021/7/6/WmV0FCknb2FnkEbPvcvqiuBFlWRbQQIxLx9.png

海外研学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力学是工程学科的桥梁,交通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为力学理论应用提供新的舞台。何小兵所在团队在颗粒物质约束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沙漠土壤化”研究取得了中试成功,申报了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生态力学新型交叉学科,何小兵又投入到了颗粒物质约束力学新的研究领域,开展工程废弃材料颗粒化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和基于颗粒流的交通控制研究。在固废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研究了固体废弃材料颗粒化技术、颗粒材料强韧化以及修复方法,开发固废颗粒约束新型材料研发,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型沥青路面冷再生剂,开发了建筑工程废弃泥浆固结剂,实现沥青混合料回收料中老化沥青的常温高效激活与废弃泥浆资源化利用。

“学习永无止境,我们应当紧扣行业需求,扎根行业深处,为国家交通建设做点贡献。”对于下一步的规划,何小兵认为他们团队仍要继续努力,探索生态力学中的基础科学问题,运用智慧化手段,开展生态敏感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生态友好程度持续提升,服务国家交通领域发展。

http://education.cqnews.net/html/2021-07/09/content_51489127.html


分享:

编辑:徐洁

审核人:白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