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交大

当前位置:新闻首页>>媒体交大

字体:【小】【中】【大】打印:

华龙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重庆发展中的交大人①张学富:三转专业的“筑路郎”

日期:2021年07月06日 18:33作者:华龙网来源:组织部 宣传部点击率: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标志着建设交通强国已经由行业愿景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庆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一直以高水平党建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行动践行对祖国交通建设大业的责任与担当。

从多项突破性研发成果发布到成千上万个桥梁、公路投入使用,他们是城市建设中最美的身影;翻山、越岭、过江、跨海,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一批一批交大人纳百川秉明德行远之初心,行万里兴交通天下之恒志,在奋斗百年路上书写着精彩华章。

今天,我们将目光聚焦交大人,讲述奋斗故事,凝聚奋进力量,振奋新一代交大人,继续践行、发扬、传承“两路”精神,向梦的方向启航!


交大榜样档案

张学富:理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高级爆破工程师、隧道检测工程师。曾任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现任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或参加包括国家自然基金、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项目、中国科学院院士咨询项目在内的纵向项目10余项。参与大工程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25篇,EI收录36篇,编著3部,专利19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https://res.cqnews.net/url/1/2021/7/6/b99iy5Zr1jzvrmVaURlWJgn43GLHJxCKUg0.jpeg

张学富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6日15时20分讯(刘宇)张学富,重庆合川人,从大学到博士,三转专业研究方向,才发现自己心中所向,最终成为一名走遍重庆山河的“筑路郎”。

坚定入党的信心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大学时,不知“路在何方”的张学富选择了就读位于江苏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进行矿井建设的学习。受90年代末国内矿山发展趋势的影响,公路建设成为新兴发展行业,急需专业人才,研究生时期,张学富便选择了前往兰州交通大学,学习桥梁建设。

1998年,读研期间,张学富由于思想积极、学习成绩优异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人。

当时,他就读的年级有200多人,每次只有5、6个人有机会入党,机会十分渺茫。“不过入党时机会越小,成为一名真正的党员时,我的荣誉感就越强。”

在张学富的家中还有两个哥哥,他们也是共产党员。

二哥和张学富先入党,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他们一直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学习、默默奉献,在他们看来,“入党是最正确的选择”。

只有更多人的人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此为傲,党不断吸收“新鲜的血液”,增强活动,才能有更好的前景。

在这种极高的荣誉感及信念之下,张学富联合二哥,极力劝说家里的大哥,坚定入党的信心,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就此,兄弟仨都成为了共产党员,在实现个人自身价值的同时,促进党的长远发展。

入校十八载 见证了隧道系的成立与发展

博士生时期,在中科院导师的带领下,张学富进行了隧道方向的研究,至此,也奠定了他未来工作的研究方向。

https://res.cqnews.net/url/1/2021/7/6/orYYvQSIOVIC8xuno5pdpavPlv2yCxVVyKz.jpeg

工作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与桥梁、道路相比,由于未知的地质条件,施工环境位于地下的隧道建设道路更加困难。”与导师参与川藏铁路高原冻土隧道的研究过程中,由于相关领域设计理论不成熟,外加没有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的体系,张学富发现了隧道研究的困难与乐趣所在。

他于2000年左右,离开中科院,决定依托项目进行实践研究。2004年回到家乡重庆,走上重庆交通大学讲师岗位。

可在04年时,重庆的隧道工程发展几乎为零,行业认可度也几乎为零。但在隧道的“战场”上,张学富抱着必胜的决心。“我最初来交大的时候已经知道是现在的局面,所以我不失望,这只会让我更有决心和信心把隧道专业做好做强。”

2005年,学校终于成立了隧道系,全系5个老师轮流为十几个学生上课,张学富感叹着,“这些老师还是我当时去其他地方求过来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始终满怀赤诚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了他的决心。

2008年,终于有了一个大突破,隧道系进行人才引进,并开始了实验室的建设,学生也从最初的一个班10余人,扩充到两个班60多人,此时的张学富已经成为隧道系的教授。时至今日,隧道系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现拥有6个班,200多名学生,并由张学富担任着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及轨道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突发事件 检测一个筑路郎的基本功

张学富勤奋好学、以身作则,始终不忘初心,坚持隧道领域的相关科学研究。

从走进重庆交通大学到现在,他先后在南坪枢纽工程、南山隧道、慈母山隧道、双碑隧道、轨道交通5号线、3号线、10号线等项目负责技术与管理工作。

https://res.cqnews.net/url/1/2021/7/6/CVdxtvY0FbgLKbPdX3ALGV8Socsfp0qRUUh.jpeg

工作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白天深入施工现场,晚上查看专业书籍,在书本中寻找日常所遇施工难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再将其运用于施工中,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快撤离!所有施工人员马上撤离!”有一次,在南山隧道的施工建设中,张学富的团队挖掘到地下130米左右,遇到嘉陵江水体内浸,在关键时刻,他立马组织撤离现场工作人员和施工设备,派人加强地面巡查保障地面安全,半个月之后,地下状况稳定,再进行注浆,封堵地下水内浸的入口。张学富临危不惧,通过精准预判、果断处置,让隧道的建设得以成功继续进行下去。

而这样的冷静,得益于长年累月的学习摸索,累积在施工工序、过程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经验。

回忆在南坪枢纽工程中,第一次碰上这样的突发状况,张学富表示他在现场懵了2个小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作为一名项目负责人,张学富明白此时应该冷静下来,思考对策,安抚施工人员的情绪。也正是在突发情况之下,才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突发事件考验一个人的基本功,负责人遇事一定不能慌,你慌了,施工人员就更慌了。”所以,在每一次下地施工时,为了保证现场施工万无一失,张学富都会带领团队严加监测,从不放松对每一道工序的严格要求。

https://h5.cqliving.com/info/detail/39337241.html?cid=39337241&cqxhlwdc=3f

分享:

编辑:徐洁

审核人:白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