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坚持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持续深入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高标准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通过布局和发展一批大装置、大平台、大院所、大产业,引领推动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今年1月,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的被誉为种子“芯片库”的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正式揭牌。目前,中心依托西南大学的研发实力,不仅在种质创制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上取得突破,还实现了家蚕、罗非鱼、青蒿、杨树等物种的规模化创制。
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西南大学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夏庆友表示:“我们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数以万计的新的种质资源,接下来我们就要对这些海量的种质资源进行筛选、鉴定,培育新型的品种,支撑我们产业的发展”。
种质又称基因,是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被称为农业的“芯片”。传统的种质利用与育种,是“源于自然”,而种质创制是“高于自然”。
据了解,这个中心着重聚焦长江上游重要特色珍稀濒危物种,从生物基础科学领域寻求原创性突破,开展生物育种并实现产业化,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物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而在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内,一项无砟轨道结构性能的演变试验正在进行,这项技术有望解决我国高铁轨道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据了解,我国西部山区70%的重大桥隧建设工程关键技术攻关都来自于这个实验室,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除此以外,一批基础研究领域的大装置、大平台也正在重庆加紧建设和落地,其中包括全球唯一多维度多尺寸表征的科技基础设施——超瞬态实验装置、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重庆中心,以及全国首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
除了沉心静气培育基础研究领域的大装置、大平台,作为西部科学城的重要园区之一,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也积极谋划,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有机结合,由原来的“加法”变成“乘法”。近几年,园区签约高校院所30余家,建成科技研发平台80多个,引进高端研发人才1000多人。
成立不久的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自签约两江协同创新区以来,他们在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大数据智能化等多个领域正与川渝两地的企业进行密切合作。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韩恺表示,“我们两大优势学科——车辆跟电子信息与成渝地区的产业,在电子信息和汽车板块是高度契合的。另外一个重庆这边对人才的需求,跟学校对人才培养的优势也是不谋而合力的”。
加快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向大产业的转移转化,是重庆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又一着力点。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一个普通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一款超级电容产品。这个小小的元器件外形虽不起眼,但它却是目前全球领先、我国完全自主产权的3.2V超级电容产品,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简单来讲,超级电容就是功率大体积小的电池。如何将2.7V的超级电容提高至3.2V,全球一直没有有效方案。中科超容团队花了十多年的时间,通过对超级电容器的碳基材料进行研究,重新排列组合,基于基础科研再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在重庆高新区的培育和孵化下,最终得以转化,极大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推动重庆加快成为超级电容器领域的技术高地。
截至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已集聚高端研发机构43个,培育国家科技创新基地7个,论证遴选在渝高校和科研院所项目44个,设立300亿元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20亿元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基金。
日前,重庆与江苏、浙江同时被国家新增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省市名单。“十四五”,重庆将继续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为抓手,推动形成一城引领、多园支撑、点面结合、全域推进的创新格局。(总台央视记者郭彦王凯唐巍李洪淼伍黎明邓丽娟)
http://m.news.cctv.com/2021/05/21/ARTI1c72F2COUD7UoCJXXOL92105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