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引发热烈反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新时代的重庆,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5月17日,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召开。全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全会决议。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分成15个小组,围绕“科技创新”展开热烈讨论。大家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重庆推进科技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家表示,将提高政治站位、战略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使命担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融入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谱写重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注入强大动力。
集聚创新资源蓄积发展动能
集聚高端先进的创新要素资源和平台设施,能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5月17日,全会结束当天,市科技局赓即召开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会精神。“大家认识到,必须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配置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才能更好地推动重庆创新发展。”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许洪斌说,市科技局将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引进计划,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来渝设立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引进一批行业头部企业研发中心,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一批“重庆实验室”,重组、提升、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智能汽车、集成电路、轻金属、工业大数据、病理医学等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平台,形成高端先进的创新要素和平台设施,夯实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支撑,以科技创新的“加强版”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
超瞬态实验装置、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重庆市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西部(重庆)科学城自规划建设以来,一批大装置、大平台、大院所等创新资源正加速向科学城汇聚。
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肖庆华说,全会强调要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下一步,科学城将从推动高校深度参与科学城建设、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科学研究。同时,围绕智能科技、低碳科技、生命科技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具有牵引性的重大项目,进一步优化基础研究布局,助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全会以科技创新为主题,让我们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工作者倍受鼓舞。”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韦方强表示,目前,研究院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碳基芯片、新材料等领域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下一步,研究院还将围绕重庆产业发展的需求部署学科建设,助力重庆创新发展。
强化产业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
几年前,渝中区率先在全市布局建设重庆市数字经济(区块链)产业园。目前园区形成了较好的区块链产业集聚效应,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说,全会让渝中的创新发展思路更清、方向更明了。渝中区将全面推动“重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走深走实,加快建设区块链产业园、信创产业基地、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环重医创新生态圈,持续深化与川渝地区有关区市县、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的战略合作,更好地为“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聚势助力,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赋能添彩。
5天前,“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来到永川实地调研,对接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对永川在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上所做的努力给予肯定。
永川区委书记滕宏伟对科技创新促进发展感触很深,“此次全会为全市推动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路径。永川将依托国家高新区,充分发挥现代制造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加快推动以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产业为引领的大数据智能化创新,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
丰都县委书记徐世国表示,丰都将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围绕“西南地区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定位,坚持“政府搭台+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科技支撑+金融支持”思路,突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示范带动”功能,持续走好“以大龙头推大科技带大产业促大振兴”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4月16日,全球首条无人驾驶云巴示范线在璧山开通运营,吸引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璧山正与比亚迪携手,打造集云巴研发、生产、销售、运营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璧山区委书记蓝庆华说,全会的召开,让璧山更加坚定了走创新发展的路子。要通过创新形成知识产权,以保护知识产权反作用于创新,进而推动质量提升。再以质量提升推动品牌建设,促进产品增值。在此基础上,推动技术标准嵌入行业标准,引领行业发展,进而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近期,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中冶赛迪聚焦钢铁工程技术主业开展了核心技术攻关,提出碳减排路线图。中冶赛迪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肖鹏说,全会明确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的科技创新主要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支持政策,令人非常振奋。未来,公司的产业创新将聚焦智能化、碳减排、产城融合等方面,推动城市发展更绿色、更有机、更具竞争力。
公交车试点360度全景监控,轨道交通建设智慧车站,公共交通扫码出行……目前我市正推动城市交通在研发、制造、维保等领域全产业链智慧化发展。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方宇表示,集团将用科技创新为交通赋能,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更加舒适。
5月17日,重庆荣昌区的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现场,参观者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硕大的弧形屏幕上实时更新的生猪产业数据,连连赞叹。
前不久,我国农业领域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落户重庆,让市畜牧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更忙了。该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唐德荣在参会后信心满满地说,畜科院将重点聚焦荣昌猪产业技术领域攻关,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荣昌猪产业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
大力引才引育人才旺科技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着力在集聚、激励、服务人才上下功夫,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说,近年来,重庆大学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重庆市支柱产业及学校学科发展,持续加大创新人才引育力度,特别是从2019年开始,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获得3年3亿元的专项政策支持,启动实施“弘深博士后青年教师支持计划”,新招收博士后540人,其中“弘深青年教师”208人。通过采取引育并重、创新人才评价改革等措施,“塔尖”“塔基”人才队伍增速明显。
近日,团市委书记张继军到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开展走访调研。青年在科技创新中扮演的角色让他印象深刻。他表示,下一步,团市委将深入实施“创新攀登”青春建功行动,在营造氛围、搭建平台、举办赛事、选树典型上狠下功夫,推动青年科技创新政策更加优化,服务青年科技人才手段更加有效,青年创新创业赛事更加多元,青年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动员广大青年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青春力量。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也是全市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和生力军。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黄政表示,接下来,全市高校将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四个面向”为引领,以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将教育体系再造与科技体系再造、产业体系再造、社会体系再造有机衔接,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高校“双一流”建设,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同时,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要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布局大项目、取得大成果、作出大贡献。
前不久,市人力社保局联合有关市级部门在四川大学举办的“百万英才兴重庆”四川引才活动,受到众多青年人才追捧。活动中达成来渝发展意向的人才数量,较去年同比增长两倍。
“招才引智,人力社保部门一直在路上。”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黎勇表示,全会吹响了人才“集结号”,全市人力社保部门将绕“政策聚才”“靶向引才”“活动揽才”,跑出新一轮引才工作的“加速度”。他说,将把此次出台的重大利好政策宣传出去,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更加注重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的市场化引才机制作用,办好重庆英才大会等活动,抓好“塔尖”“塔基”人才政策落地,既聚焦“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又强化青年人才引育,力争全年博士后招收规模实现更大突破,助力重庆跻身全国博士后人才集聚第一方阵,为我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的科创中心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营造创新生态近者悦远者来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不仅取决于创新活动和创新体系本身,更取决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创新生态。
走出会场,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董建国备感振奋。他说,全会聚焦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明确提出了重庆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对全市的研发经费投入、科技创新机制体制改革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了具象的目标引导。今后,全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措施更加精准,步伐更加稳健。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围绕各项目标任务,编制好我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这几天,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一直在关注全区创新平台、创新机制、创新生态、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创新人才等方面的推进情况。他表示,将强力推进科创新城建设,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地、创新成果转化地,真正做到“金篮子放金蛋子”,奋力推动铜梁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在梁平区委书记杨晓云看来,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他表示,下一步,梁平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集中力量建设创新平台,不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大力推动梁平高质量发展。
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使用重庆交通大学“力学治沙”原理种下的蔬菜瓜果正在发芽;在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目前世界土木工程领域最大规模的可变空间人工环境综合试验箱……
“如何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李天安一直在思索。近年来,该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创新“政产学研用”融合模式,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快速走向生产线。他表示,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联合体实效,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https://www.cqrb.cn/html/cqrb/2021-05/18/002/content_rb_283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