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交大

当前位置:新闻首页>>媒体交大

字体:【小】【中】【大】打印:

【华龙网】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林孝松:“五勤”书记扶贫路上奋斗记

日期:2021年03月19日 10:09作者:华龙网来源:宣传部 组织部点击率:

林孝松主持帮扶责任人大会,布置帮扶工作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16日10时11分讯(高殿鸿)2019年,重庆奉节县竹园镇义和村被评为奉节县脱贫攻坚“先进单位”,位列全县10个获奖村社首位,而昔日的义和还只是一个全县挂名的后进村。

是什么让这个村落发生了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一切还得从19年3月来说起。

林孝松,重庆交通大学教授,2019年3月担任义和村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在这一路上他遇到过村民捣乱不交心、遇到过经济转型欠方向、还遇到过产业发展缺动力。对于这些难题的破解之道,在他心中只有一个答案:唯有不断努力,用勤勉的工作和优异的成绩才能回报大家的期盼,不让大家失望。但在村民眼中,这位书记可不简单,因为他有着被称为“五勤”的五大法宝。

勤学习——勤学习知民愁 强化理论自学借助专业优势助力乡村脱贫

初到义和村,林孝松便犯了难——专业所学知识和实际面对问题几乎不对口,要想帮助义和脱贫,得先让自己脱困。这位大学教授一夜之间又变回了学生,书桌上堆满了一本本专业书籍。

《奉节县“到户到人”政策汇编》《奉节县脱贫攻坚政策明白书》《我国“一村一品”发展理论与实践》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从扶贫专业知识到集体经济建设,林孝松对每一本书籍都细细研读。当他低沉的头再高高抬起,看向义和陡峭的山势时,对于义和未来的发展规划也变得逐渐清晰。

“根据走访调查,我了解到村域内存在多暴雨、地形陡峭、山洪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这些都可能成为义和村经济发展和村民安全的掣肘。”为此,他立足本身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优势,多次冒雨实地查看道路垮塌点和山洪堵塞点,确定疏通治理方案,同时收集各类基础数据完成村域内自然灾害孕灾环境和危险程度分区,对社级道路沿线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分段预警并制定对应防治措施,确保村民人身财产安全和出行通畅。

勤走访——勤走访解民难 完善网格管理服务推进“四访”示范村建设

林孝松知道,扶贫绝不只是坐在办公室动动嘴皮子,玩玩笔杆子,而是要打开群众心门,实时为群众释疑解惑。

如何在短时间内了解村民们问题?更了解群众的需求?在他看来,走访是最好的方法。

“老杨,这是咱们村新来的林书记。”在林孝松到达义和的当天,便同驻村工作队一起走访了贫困户杨传均。很快,义和村4个社25个村民小组里陆续出现了他登门拜访的身影。1个月内,他遍访完101户贫困户,2个月内完成在家农户的入户走访。

为了能做到在第一时间帮助群众解决急难事,他严格按照“一网覆盖、责任到人、任务明确、一包到底”要求,制订了操作性强的《义和村干部走访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在该体系下,4大网格和11小网格多网交叉,形成了完备的走访网格,同时结合一点到户(奉节县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将走访工作打造为全覆盖、常态化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每个院坝、每一户人家如果有事发生,均可有3个网格员第一时间前去解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前我们两口子误会你们,埋怨你们,真对不起,你们是真正的好干部,我们坚决拥护!”在村民邓平安家的饭桌上,他表达着对屡次上门帮忙的驻村干部的感谢。“邓大哥,只要上门能喝到一口水,我们就还来!”

在和谐的打趣声中,义和村昔日“干不和,群不义”的现象随着笑声越飘越远,而留下的,除了农家饭的香甜,还有着一批“为民想、解民难、促民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扶贫好干部,人民贴心人。

义和村脱贫攻坚指挥所每周工作例会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勤宣传——勤宣传释民忧 对内对外各有侧重 党建经济双口齐通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林孝松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在他看来,要想脱贫致富,除了要打通道路,更要疏通思路,让上头的话能够落到下头去。而首先能够话的人,一定是在前线的干部群体。

为此,他驻村后按时召开“三会一课”,组织党员对接帮扶20户“等靠要”家庭,充分发挥党员结对帮扶作用。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进院坝、到农户的各类专题宣讲20次,不断提升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村务公开手册》、《党务工作手册和政务工作手册》、每周1次脱贫攻坚指挥所工作例会、每月1次“三委一队”联席会制度,林孝松说,虽然会议比较频繁,但这也为“打造不走工作队”提供了强力制度基础。

除了让上头的话能够传到下头,林孝松也一直在想办法,让村里头的消息可以更好传到外头。

高山脆李产业作为义和村目前经济发展重点,由于产品销售差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啊你们一定要提前联系好买家,同时也要做好宣传和品牌打造工作”林孝松一方面叮嘱着着村里的脆李种植大户,另一方面他也找到了重庆交通大学寻求支持。

“我联系学院专业教师姚阳教授设计制作了2期宣传图,帮助建立了网上微店,设计了产品包装盒,通过学校校工会进行宣传推广,效果还不错。”

林孝松说,目前已联系到5家超市、农业发展公司和1家电子商务公司,将脆李售卖业务拓展到线上线下,彻底打开了销路。

林孝松鼓励村民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做手工活,实现家门口增收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林孝松实地查看香菇菌种种植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林孝松田间地头查看村民土豆收成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勤实干—勤实干破民困 “走出去”“引进来”两手齐抓 推进集体经济建设

“义和村山高地陡,地广人稀,环境恶劣,劳动力匮乏,现有居民多为留守儿童和老人,无龙头企业带动,难以靠种植致富。”这是林孝松早先在网上搜索信息时,所了解到的义和村的现状。但这些看起来“触目惊心”的苍白介绍在他实际走访调查后有了新的理解。

“咱们村地处半高山,气候温和,杂木多,原材料资源丰富,这些可都是村落得天独厚的优势”。“确实咱们劳动资源少,但香菇种植本就不需要太多劳动力,这种植呀,心细才成!”

对于如何引导产业起步和发展,林孝松心里早就有了打算:“重庆市汀来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是市级香菇休闲食品龙头企业,可以无偿为我们村民提供成熟技术并回收干品。”

在林孝松看来,义和村这片渴求发展的土地上,只需要点燃香菇种植这簇“星星之火”,就能够推起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之势。却没想到,在计划推行之时一盆冷水却迎头盖来。

“以前二娃子也是说得千般好,但是钱投进去,水花都没得个。”罗奶奶提起香菇种植,满脸的不同意。不光是她一人,大部分的村民对于种植香菇都表现出了抗拒。原来,此前就有村民尝试过香菇种植,但因技术不过关没有成功,村民们对此有所顾略。

面对问题,林孝松再次给出了他的方法——推动集体经济建设。先进行集体示范,给村民们摸清路,指明方向。

说干就干,2018年9月,由义和村经济股份合作联社独立出资的香菇菌棒生产及种植示范基地开始运营。为保障香菇品质和种植示范成功,林孝松陆续邀请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任鹏飞博士、重庆市汀来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汪丽平等专业人士到村指导。这些公司负责人“引进来”的举措,既给种植户提供了专业的种植意见又能带来市场合作的可能。

集体示范取得初步成功后,林孝松趁热打铁,决定引进“大户”进行推广,加速扩展香菇种植规模,增加集体经济效益。并且经多方联系协调,积极引进本村创业人员返乡。

慢慢地,一切都步入正轨。但林孝松还是发现了潜在的问题。

“出人出力种香菇我们没问题,但是学到技术才是关键。”在回乡创业的村民陈基清同驻村干部们的一次沟通中,林孝松认识到,要想让香菇种植向更好更优发展,还需要这些产业的直接参与者掌握到关键的技术和进步的思维。

不久后,在义和村前往重庆市汀来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食用菌科技种植示范基地的100多公里的路途中多出一辆来回奔波的小轿车——林孝松亲自驾车载着陈基清,“走出义和村”,同产业专家们交流学习。在这一来一往之中,义和村的香菇产业的经济收益就和林孝松的里程表一起,逐渐增长了起来。

在林孝松“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手共同发力下,义和村的香菇种植产业已初显规模。据悉,2020年12月营销收入10万元以上。而在2021—2022年的规划安排中,农户种植香菇纯收益更是可望达30万元以上。

林孝松走访贫困户,查看村民病情康复情况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勤交心—勤交心暖民心 搭建干群同心桥变“捣乱专家”成先进典型

“现在的干部就是好,比自己的儿女来的还要勤,每次来都帮我们,感谢你们哟”。85岁高龄的胡君让老人拉着驻村干部的手激动地说道。适才,老人家被破坏的水泵刚被整修完成,而这不过是驻村干部每周一访时常做的事。

在胡君让老伴刘德英的嘴中,“树林同志”指的就是林孝松,这源于一次走访入户帮助后,刘德英老人询问林孝松的名字,在告知老人后她却记不清,后来林孝松便告知老人家自己的姓是树林的林,自此后“树林”便成为了林孝松的新名字。在林孝松看来,老人们虽然记不准他的姓名,但记得住他的声音,记得干部们的好。这其实也就说明驻村干部与老百姓之间是搭起了同心桥,建起了亲密网。

让林孝松印象深刻的还有现年66岁的陶其余,她是当地的“捣乱专家”,常因村社道路硬化、人行便道修建常联合村民集体到镇上找领导“反映问题”,在贫困户评定、低保、临时救助等方面经常在群众大会上“打抱不平”,找村干部“讨要说法”。

为了疏通“心结”,改善情况,林孝松这群驻村干部们每周2次入户和她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并且让其列席参与评定贫困户、低保户以及临时救助等工作的全过程,让其看到干部们做事的扎实、专业和公平公正。渐渐地,陶其余嘴中对驻村干部的不满变成了夸赞,感染了很多村民。而且,她还通过自身行动,在人居环境、产业发展、院坝改造、厕所革命等方面很好地带动了周边村民。像陶其余这样的10余名“捣乱专家”目前均成为先进典型,积极为义和村的发展献计献策。

在扶贫这条充满挑战的路上,林孝松已经走了近600多个日夜,而让他记忆深刻的不是曾遇过的艰难险阻,而是村民们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群众的一滴眼泪、一个诉说。正是由于他的用心、真心、诚心、细心和耐心才被村民们称作“五勤”书记,更是被竹园镇党委书记操钢林高度评价为“七得书记”:吃得苦、耐得烦、提得起、放得下、融得进、驻得下、理得清。谈到未来,林孝松充满了希望,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正有效衔接,义和的美好将来指日可待。对待可能面对的问题,他也充满信心,正如同他正为奉节县研究的“贫困村交通可达性项目”所展示的结果一般:没有不通的路,只有不到位的心。义和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蓝图正紧紧把握在他和村民们的手中。

http://education.cqnews.net/html/2021-03/16/content_51279952.html

分享:

编辑:徐洁

审核人:白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