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交大

当前位置:新闻首页>>媒体交大

字体:【小】【中】【大】打印:

【人民日报】桥梁“医者”周建庭:让“江面飞虹”历久弥新

日期:2020年01月14日 10:27作者:宣传部来源:宣传部点击率:

【人民日报】桥梁“医者”周建庭:让“江面飞虹”历久弥新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公布,“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周建庭表示,该项技术已经实现了我国桥梁内在病害精准、量化、无损检测的技术突破。

周建庭是浙江金华人,1989年,16岁的他离开家乡来到重庆求学,他称自己读书的时候是个“书呆子”,每天教室—图书馆—寝室,都抱着数学、力学、桥梁工程等书籍看。

1993年,一则消息映入周建庭的眼帘。

“在我国众多的桥梁中,至少三分之一以上存在结构性缺陷或不同程度的功能失效隐患,需要进行定期人工检测。每座桥梁的检测需耗资数万元乃至数百万元。”从此,周建庭走上了桥梁安全评价与加固整治研究之路。

1996年,年仅24岁的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国内首次提出并构建了“截面转换加固T型梁桥理论和技术体系”。

也正是这一年,硕士毕业的周建庭留在了重庆交通大学工作,他坦言,西南山区有大量的旧桥危桥,而作为“桥都”的重庆,桥梁由于长期处于“酸雨”和三峡库区变幅水位环境之下,安全问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对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地域特色和工程背景。

“这一留就是23年。”周建庭感慨。“桥梁的突然垮塌会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如何对旧桥危桥进行科学利用,变废为宝,救桥于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就像人生病了会找医生看病治疗一样,桥梁也会生病,我们的目的就是及时、有效的感知到桥梁的病症,并开出对应的处方,延长桥梁的服役寿命,避免桥梁的突然失效和垮塌。”周建庭说。

这23年中,他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桥梁监测系统的安全评价技术”,负责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型桥梁安全远程实时监测成套技术开发研究”的安全评价核心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首次提出“钢筋混凝土套箍封闭主拱圈加固拱桥技术”。

3年内,周建庭带领他的团队,先后研发了10余种桥梁检测、诊断和加固创新理论和技术,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1项,并在全国16个省市的2000多座桥梁上得到成功应用:

●周建庭作为第三完成人于2009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公路在用桥梁检测评定与维修加固成套技术”,这是在桥梁检测评定加固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研究形成“基于安全性评估的石拱桥加固成套技术”,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第一完成人研究的“山区拱桥建设与维护新技术研发及应用”,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在拱桥维修加固领域第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近年来,他融合桥梁、电子、计算机、机械、数学、物理等交叉学科,致力于攻克桥梁隐蔽结构状态感知难、桥梁状态诊断评估实用技术缺乏、桥梁维护对策缺乏针对性以及结构性能提升技术适应性不强等桥梁健康监测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取得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

周建庭举例,在检测时,在桥梁的一些部位安装传感器,桥梁有什么问题,传感器就会把数据传回来,实现桥梁整体状况的安全把控。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制的检测装置,实施桥梁隐蔽病害的无损检测。

“这样,再通过对数据、参数监测和分析,桥梁的管养人员就知道桥梁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时精准‘治疗’。”周建庭说。

据悉,周建庭今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是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聚焦公路桥梁内在病害感知难题,首创了基于自发磁场变异特性的桥梁钢筋锈蚀和拉吊索腐蚀断丝无损量化检测技术与装置,研发了桥梁钢绞线钢束和精轧螺纹钢筋有效预应力现场检测新技术与装置,研制了桥梁索塔裂缝自动巡检与精准感知量测技术与装置,实现了我国桥梁内在病害精准、量化、无损检测的技术引领。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10760010/rmh1076001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重庆日报】重庆时隔7年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本报讯 (记者 张亦筑)1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来喜讯,我市有12个科技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较2018年度实现翻番,其中牵头完成科技项目4个,包括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个、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个、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个;参与完成科技成果8个,包括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个、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个、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个。一年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个,也创下历史之最。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周绪红等完成的“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创建形成高层混合结构的分析理论和设计技术,引领了我国高层混合结构建造技术的发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我市牵头完成的科技项目时隔7年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也实现了重庆大学牵头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零”的突破。

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教授吴玉章牵头完成的“蛋白质抗原工程技术的创立及其应用”项目,应用于历次重大疫情防控,并形成国家生物安全前瞻性技术储备,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周建庭牵头完成的“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实现了我国桥梁内在病害精准、量化、无损检测的技术引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个获奖项目展示了我市生物、智慧交通领域创新的新气象。

……

二等奖

重庆交通大学周建庭教授牵头的“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

桥梁“隐形病”也能被诊出

本报讯 (记者 张亦筑)1月10日,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周建庭教授牵头的“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多年来,周建庭专注于桥梁的安全评价与加固整治研究。从2012年开始,他发现桥梁的隐蔽病害是桥梁管养的痛点和难点,于是着手桥梁内在隐蔽病害检测诊断研究,对桥梁的“隐形病”进行无损量化检测,进一步避免桥梁出现安全隐患。这也是此次获奖项目的主要成果。

周建庭教授带领团队首创了基于自发磁场变异特性的桥梁钢筋锈蚀和拉吊索腐蚀断丝无损量化检测技术与装置,研发了桥梁钢绞线钢束和精轧螺纹钢筋有效预应力现场检测新技术与装置,以及桥梁索塔裂缝自动巡检与精准感知量测技术与装置,实现了我国桥梁内在病害精准、量化、无损检测的技术引领,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https://www.cqrb.cn/html/cqrb/2020-01/11/007/node.htm

【华龙网】厉害了!重庆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0日16时40分讯(记者秦思思)今(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重庆交通大学主持完成的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拉索内部腐蚀断丝检测装置受访单位供图华龙网发

据悉,钢筋锈蚀、拉吊索腐蚀断裂、预应力失效等内在病害已成为威胁桥梁安全运营的“第一杀手”。重庆交通大学该项目在世界上率先攻克了桥梁内部钢筋锈蚀、拉吊索腐蚀断丝、永存预应力降低等内在病害无损量化检测的核心技术,实现了我国桥梁内在病害精准、量化、无损检测的技术引领,并在我国11个省市36座大跨桥梁、1359座中小跨径桥梁上得到成功应用。

据了解,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85项。

以解决拉吊索腐蚀断丝的问题为例,他们自主研发的无损量化检测装置可以立体化检测诊断拉吊索腐蚀断丝的状况,这也是国内首个免励磁拉吊索腐蚀断丝无损量化检测装置。与传统的励磁检测方法相比,这种技术装置质量减少近60%,检测速度提高了2倍,检测综合成本减低了50%以上。

据介绍,项目相关成果已在11个省市的36座大跨桥梁、1359座中小跨径桥梁上得到成功应用。

https://h5.cqliving.com/info/detail/2230885.html?cid=2230885&vfrom=cms&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分享:

编辑:徐洁

审核人:白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