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馆“科技·人文大讲坛”活动架起了一座通往科学知识的“桥梁”,走进科普的殿堂,让观众们聆听身边的科学故事。在此次主题活动中,主讲嘉宾以重庆的人文历史、城市发展为缩影,整合各行业领域资源,集中展示各行各业群众奋斗在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彻等领域的身影和故事。例如考古、戏剧、建筑、5G等科学活动充分与重庆元素紧密结合,把身边的事物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向中富:架起一座科普的“桥梁”
本报记者 李彦霏
日前,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博导,重庆市桥梁学术技术带头人向中富教授带领大家走进“桥梁上的重庆”,去聆听“桥梁”背后的故事。
桥梁被赋予生命
向中富从桥梁及其起源开始讲解,以时间线为轴讲述了桥梁的发展,并且列举出不同类别桥梁的特征和修建方式。他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将桥梁这一基础交通设施细细拆分,让听众感受到桥梁是我们身边亲近的存在,桥梁也被赋予了生命。桥梁不再是冷冰冰的钢筋混泥土设施,而是长长短短旅途中的陪伴。
在向中富眼中,桥梁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在古代,中国就是桥梁建造强国,先后建造了赵州桥、卢沟桥、五亭桥等现如今依然知名的桥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我国修建桥梁的技艺逐步提升,先后建造了合江长江一桥、泸定大渡河大桥等富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桥梁,在现代桥梁建造历史上,不得不提素有“桥都”之称的重庆,重庆桥梁创新能力走在全国前列,且具有首创性,例如菜园坝长江大桥是世界上第一座公轨两用桥;朝天门长江大桥于2009年建成,主跨552米;巫山长江大桥于2005建成,为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主跨跨径492米,并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
刚需造就重庆“桥都”之名
重庆是全国闻名的“桥都”,目前桥梁总数已经超过14000座,跨江桥梁超过100座,还有几座网红大桥。重庆“桥都”之名从何而来?
据向中富介绍:“首先,从重庆的地形分析,桥梁是重庆交通的刚需;其次,重庆修建桥梁的难度大,促使桥梁设计者和修建者运用创新思维从材料、技术、施工进行创新,比如结构复杂的朝天门长江大桥,主桥钢桁架拱桥在设计、钢桁梁制造、施工技术、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技术特点与创新,使得朝天门长江大桥建造者将科研、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融合使用,而且,建造者在施工过程中克服了桥梁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施工精度要求高等困难,才造就了这样一座多项创新的桥梁,成为了我国大跨度钢桁拱桥设计创新的代表作;再次,桥梁与重庆山水之城相互辉映,让整个城市充满生机,再加上夜景灯光的烘托,从景观上加深了美感,比如千厮门大桥,在主桥设置‘观光长廊’,成为当下著名的‘网红桥’;最后,也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重庆桥梁规模适中,又与人的距离很近,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不管是开车出行还是乘坐公共交通,从桥上通行都是必不可少的,营造出了‘桥梁就在身边’的氛围。”
这就是支撑着重庆“桥都”这一称号的原因,不仅专业人士纷纷夸赞重庆的每一座桥梁都有自己的个性,外地游客也合影留念表达了自己对重庆桥梁的喜爱。
呼吁爱护桥梁
向中富表示,在大家日常使用桥梁的同时,也需要产生一个意识:桥梁是人工构造,是通过人力和建筑材料建造出来的,并且有使用规范要求。桥梁是功能性建造物,也是工程艺术品,还是重要的文化载体。
向中富希望可以从青少年开始科普桥梁的相关知识,使大家从小养成爱护桥梁的意识。然而,怎样才能让小朋友们意识到桥梁和身边的花草树木一样也是需要爱护的,这就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了。
链接
重庆桥梁名字小趣闻
在重庆丰都实实在在有一座修建于明代的“奈何桥”,以往“奈何桥”被人们视为人与鬼、生与死之间的联系,提醒人们断恶行善,随着时间的演变,如今已逐渐演变成旅游景点。
在重庆巫山县培石乡的“三无桥”为三座桥总称,分别为“无夺桥”“无伐桥”“无暴桥”,均建于光绪十五年,公元1890年。其寓意为:无夺,修桥要少征劳役,不误种田;无暴,修桥有功也不要显耀,为民做事是责任;无伐,则是不要自夸。意在警示勉励世人重视民生,多做善事,不因有点功绩就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