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总结2020年学校招生就业工作,布置下一阶段工作,11月27日,学校在明德楼408会议室召开2020年招生就业工作会。副校长王平义、校纪委书记宋飞出席会议,招生就业处、纪检监察室、学生处、人事处、教务处、产学研处、财务处、校团委负责人,各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就业工作负责人、必威客服app最新版本负责人,2020届、2021届全体毕业生辅导员参会。会议由招生就业处处长吴新中主持。
吴新中处长以“新高考、新职业、新征程”为题,汇报了2020年招生暨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2020年,我校本科招生结构持续优化,出省计划、发达地区招生计划进一步增加,新增3个、停招6个专业;招生宣传建立四支队伍、采取四种形式、面向四类对象的成效显著;录取分数位居省市前5%、前10%的比例增加,生源大省质量稳中有升,信息类、基础类学科持续向好。招生录取严谨有序,整体上实现了零投诉、零差错;在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面对新冠疫情,积极进行就业市场拓展,大力开展就业帮扶,就业工作成效显著,位居重庆市同类高校前列,建规学院、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与河海学院等四个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同时,招生就业工作也存在招生专业宣传不够,对高考改革的应对不足,生源质量不稳和招生培养就业联动不强等不足等问题。吴处长详细分析了招生就业新形势:明年全国14个省市实施新高考改革,高考考试模式、志愿填报模式和录取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校70%的生源按照“专业(专业组)+学校”的模式录取,招生录取时专业间无法调剂生源,同一高校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可能差距较大;行业发展、考生意愿,学校、学科、专业评估与排名等情况,考生认可度低、就业状况不好的专业,会出现报考生源不足甚至无生可招的情况。面对招生就业的新形势、新挑战,下一阶段一是要坚持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工作理念,把提高生源、就业质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招生计划编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制定有效措施,切实发挥招生就业对人才培养的杠杆调节作用;二是要改革以学校为主的“一元”招生工作模式,转变为学校统筹指导、学院具体负责的“二元”招生工作模式;三是要构建招生就业指导、评价与激励机制;四是要健全全体、全面、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
教务处处长杨林从本科教育的“四个变化”以及“升级转型”两方面,提出人才培养要从合格到优秀,建设具有交大特色的高水平本科教育。当前本科教育面临着国家教育要求变化、行业产业需求变化、家长学生期望变化以及教育改革形势变化,且存在学科壁垒、专业分割、校企隔断、教学隔阂等问题。本科教育应做到模式转型以及内涵升级,注重学生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以及知识建构,从而推动学校一流专业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不断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理实融合的培养模式以及资源建设、智慧教学、考核改革的教学模式。同时,杨林处长根据“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优化展业结构、内涵升级+模式转型、集群化建设、培养方案修订与建立OBE质量体系。
学校纪委书记宋飞指出,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招生工作实现了零差错、零投诉的工作目标,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就业率位居重庆市同类高校前列。今年上半年,校纪委书记、重庆市监察专员带队走访了14个学院,进行了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督查。调研围绕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推进“稳就业”措施落地见效,努力促进我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宋书记指出,在新高考影响下,招生就业处要提前谋划工作,充分发挥统筹指挥作用。学校其他职能部门要在人财物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各学院要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参与意识,健全完善招生就业工作制度,进一步压实三级责任,明确主要领导、直接领导责任与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宋飞书记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学校只有不断培养更加贴近社会与企业的专业人才,招生就业工作才能更好开展。
副校长王平义首先对2020年招生就业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各部门、各学院辛苦付出表示了感谢。王校长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部署:一是提高认识,认真研判招生就业形势和政策。2021年全国将有14个省市实施高考改革,其中包含重庆、广东、江苏、湖北、湖南等我校生源大省。就业居中央“六稳六保”政策之首,要求高、目标明,各学院要利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教研活动、专题会等形式,认真学习新高考政策和就业政策,真正做到全员参与招生就业;二是高度重视落实招生就业“一把手”工程。生源质量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进口旺、出口畅、质量高,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三是明确责任,推进学校主导、学院主体,招生就业处总体负责、相关部门协同、院系负责实施的招生就业工作模式。要结合新高考机制,统筹组织好招生就业工作;对不符合社会需求、毕业生质量不达标的专业,对生源质量不好、就业状况不好的专业,必须进行优化调整;四是务求实效,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找准招生就业培养的切入点,满足考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