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培养才干、为社会贡献力量,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发挥青春的作用,重庆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刘君率领教师代表及重庆交通大学“乡村振兴”专项团队“水韵振兴先锋”实践服务团,于7月9日至11日前往重庆市云阳县江口镇开展了为期3天的教育帮扶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情系乡村教育赋能人才振兴
7月9日,刘君书记一行来到江口镇的盛堡中学,参观了学校的校园环境和设施,并与盛堡中学的师生进行了座谈交流。在座谈会上,盛堡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丁铭辉热情欢迎数统学院师生的到来,并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概况和特色。随后,刘君书记发表讲话,强调了数学作为科学基石和思维工具的重要性,希望此次活动能激发中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并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青春活力。
图为数学与统计学院师生与盛堡中学师生座谈会现场
图为张雷副教授讲授“数学建模思维与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9日下午,重庆交通大学数学建模竞赛总教练、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主任张雷副教授,应用统计系原主任董志清副教授,受邀与盛堡中学教师代表进行了关于学生管理、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的专题培训,并向教师代表赠送书籍《数学之美》。随后,张雷副教授以“数学建模思维及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题,为盛堡中学师生带来了一场富有启发性的专题报告,希望同学们能对数学产生兴趣,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会后,刘君书记还向学生代表赠送了重庆交通大学定制的行李箱,寄语他们胸怀远大目标、脚踏实地、勇敢追梦。
图为数统学院党委书记刘君向盛堡中学学生代表赠送纪念品
“水韵振兴先锋”实践服务团为盛堡中学学生开展了“以‘数’启思,笃‘学’敏行”的主题活动,旨在向同学们展示数学的魅力,传递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勇敢追逐梦想。
图为实践服务团成员蒋元媛与盛堡中学学生互动
在活动中,实践服务团首先进行了励志演讲,分享了一些青春榜样的故事,激发了学生们的奋斗精神,同时分享了个人的成长历程和求学经历,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此外,服务团还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防火、防拐骗和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知识,通过互动问答和情景模拟等多样化形式,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提升了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最后,为了激发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实践服务团成员利用数学和统计专业的优势,组织了一系列趣味数学体验活动。学生们利用数字进行绘画创作,将抽象的几何概念生动地转化为艺术作品,深刻体验数学与艺术的融合之美。
图为盛堡中学学生同实践服务团成员的交流互动
图为重庆交通大学数统学院师生及盛堡中学师生合照
座谈交流谋发展,走访慰问显关怀
7月10日,刘君书记率领实践服务团前往江口镇小水村,探望并慰问了学校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刘亚威。他们深入了解了刘亚威书记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对他在促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所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
图为数统学院书记刘君访问驻村第一书记刘亚威宿舍并交谈慰问
在小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座谈会上,刘君书记指出了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性。他强调要充分利用学院的专业优势,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需求,加强与学院的沟通交流,强化保障措施,积极解决当前乡村建设中的难题。刘书记寄予实践服务团成员们厚望,鼓励他们深入基层,亲身体验乡村的发展脉搏和变革节奏。同时,他强调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党员的奉献精神,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光彩。小水村支书沈家祝详细介绍了村庄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他感谢重庆交通大学数统学院一直以来对小水村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并期待双方能在智慧乡村建设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小水村的乡村振兴事业。实践服务团队长钟琴表示将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以青春力量助力小水村乡村振兴的发展。
图为数统学院与小水村两委班子座谈交流会
10日下午,实践服务团走访慰问了小水村部分老党员和结对帮扶监测户。实践服务团成员与监测户代表进行亲切交流,悉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详细了解他们的务农和务工情况,询问他们目前面临的实际困难,确保帮扶措施精准有效。与此同时,实践服务团的成员聆听了老党员们的回忆和入党初心,开展了关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的问卷调查,并传播廉洁知识和普及道德规范。另外,实践服务团还对云阳县三届人大代表、小水村党支部书记沈家祝进行了专访,以学习基层工作的经验和方法。
图为实践服务团成员前往老党员家里慰问
图为实践服务团成员向村民宣传及问卷调查
刘君书记寄语同学们,来到基层,要多听、多看、多问、多学,基层是一个大熔炉、大学堂,要将青春汗水挥洒在基层的热土上。
凝聚青年力量,感悟产业振兴
7月11日,刘君书记率领实践服务团前往江口镇陈云面条加工坊和江口镇小水村花椒产业示范基地进行参观调研,并听取了相关负责人的介绍。刘君强调,学院相关专业的师生,特别是参与本次社会实践的同学们,应当为当地的产业振兴出谋划策,积极贡献力量,逐步探索出一条以数字技术赋能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
图为驻村干部王文广为实践服务团成员介绍花椒基地
小水村驻村工作队队员王文广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实地参观和调研。王文广介绍,花椒产业作为村里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种植规模持续扩大,面积达到500余亩,总投资近200万元,生产效益不断提升。自2020年投产以来,年产值始终保持在100万元以上,每年能够带动20余户贫困户和监测户,共计超过100人脱贫致富,有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随后,实践服务团成员参观了花椒种植基地和加工厂,学习了花椒的培育技术、采摘方式以及生产加工技术。经了解,当前花椒产业仍处于传统农业经济模式,正是向精细化、数字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在江口镇的陈云面条加工坊,老板陈云详细介绍了面条的加工过程,包括辅料预处理、和面、熟化、压面、切条等工序。他演示了部分面条加工机器的操作,并带领实践服务团成员参观了挂面烘干间,让他们亲眼见证了面粉如何转变成面条的全过程。老板娘旷恒菊介绍了主要的经营业务和销售情况,展示了丰富的鲜面品种,如二宽面、龙须面和韭页面等。据介绍,这家面条加工坊主要为江口镇的面馆和餐厅供货,同时也在门市经营零售,每天的销售量约为300斤。在江口镇,像这样的面条作坊有10多家,但在云阳从事面条加工的经营者接近20万人,他们开设的面坊超过6万家,遍布全国200多个城市。这些作坊占据了全国鲜面市场的70%,每年创造的产值超过1500亿元。
图为面坊老板与实践服务团成员交流
调研结束后,实践服务团成员及时召开了队内研讨会,提出了关于小水村花椒基地数字化升级的综合建议。结合数学统计专业知识,他们提议建设花椒大数据中心,实现对种植基地的实时数据采集,包括作物生长、病虫害防治和土壤PH值等信息,并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产业管理,建立数字化种植、生产和销售模型。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快花椒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产业结构,深挖和促进花椒产业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高质量的产业发展,以造福当地村民。另外,实践服务团成员还讨论了如何将大数据技术与云阳面业深度融合,以云阳为基地建设全国面业大数据平台,集中全国各地面业交易数据,实现买卖双方、市场和政府的共赢局面,推动云阳面产业的新发展。他们将撰写调研报告,将团队的想法整理成文,为江口镇和小水村的乡村振兴提供建议和方案。
图为数统学院师生一行在小水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合影
为期3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实践服务团成员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从实践中切实领悟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这次经历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远意义,坚定了回报社会的决心。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给予实践服务团成员精神上的洗礼,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激励着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继续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