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新闻首页>>时政要闻

字体:【小】【中】【大】打印:

【喜迎党代会】凝聚共识 擘画蓝图:重庆交通大学党政领导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共谋成长型大学建设新篇章(一)

日期:2024年05月13日 23:35作者:宣传部、党政办来源:党政办、各单位点击率:

为高质量开好重庆交通大学第三次党代会,5月11日下午,学校在南岸校区二教四楼多功能厅隆重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认真听取学校党政领导紧密围绕成长型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聚焦各领域重点工作高质量撰写形成的10项“白皮书”专题报告,认真聆听党委书记宫辉所作的《一所金字塔中上位置大学的成长导向型发展之路》专题报告。

会议旨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坚定行动,教育引导学校领导干部深刻理解和把握建设成长型大学的内涵要义与实践路径,切实抓好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大事要事,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政的决策部署上来,为高质量开好第三次党代会夯实基础。

全体在家校党政领导、处级领导干部、系(室、中心)主任、师生代表以及特邀校友代表出席会议,共同为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做充分准备,共同为学校未来五年和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凝聚共识、擘画蓝图。

会上,校党政领导逐一汇报了10个专题报告(白皮书)主要内容。各项报告层次鲜明、内容丰富,思考深邃、视野前沿,聚焦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校友风采、党建统领、学科专业、教育教学、师资队伍、资源配置、大学治理等重点工作,为推动全体交大人和广大校友团结一心,奋力建设成长型有特色高水平重庆交通大学建设指明了前行方向。

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建庭以《新时期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为题作专题报告。报告聚焦学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工作举措、预期目标等方面,全面系统汇报了6年来学校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系列成绩。周建庭表示,学校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已建成4个国家级平台,48个省部级平台,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1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00余项,连续2年科研经费创历史新高;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积极塑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学术交流活动赢得各界赞誉;初步建立“路水空轨”大交通学科门类齐全的科技创新体系,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重庆交大等。周建庭分析了学校科技创新领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希望全校上下下好基础先手棋、抢占创新制高点,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及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实现学校科技创新能级提升,助力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的台阶。

周建庭作《“母校—校友”共同体建设专题报告》指出,学校以“沟通、服务、发展、共赢”为理念,务实有效开展“母校-校友”共同体建设,已实现省级地区校友会全覆盖,初步建成校内校外联动的校友工作网络。学校正围绕校友团聚支持体系、校友发展辅助体系、校友日常活动体系,系统建设学校校友工作;校友积极助力母校发展,汇合财智、校企联动、协同创新,助力学校培育“交通+”复合型人才,主动服务港珠澳大桥、平陆运河、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项目,为学校赢得了广泛声誉。周建庭表示,学校将创新思路,主动引导地方校友会积极举办年会、论坛,精心谋划,根据不同秩年校友个性化定制返校活动,用心用情,搭建好在校生校友沟通的桥梁。学校将笃行实干,努力建设高水平“母校-校友”共同体。

党委常委、组织部长任海涛汇报作《以“全、新、亲、实”丰富充实党建统领工作机制实践案例报告》。报告指出,“全、新、亲、实”党建工作理念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汲取中国共产党党建实践经验智慧,充分体现出重庆交通大学党建工作的新境界、新格局、新要求和新特点。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学校党建工作成效显著,逐步形成了“全、新、亲、实”党建工作理念“1113”工作体系。报告重点围绕综合协调、干部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教师工作、必威在线客服、保卫工作、纪检监察、工会工作等18类项目开展了典型案例阐释。报告提出,面向未来,学校将持续加强理论阐释、开展理论研究,细化目标举措、全面贯彻落实,选树典型案例、形成经验推广,着力搭建起学校有统领、干部有示范、师生有行动、工作有成效的崭新党建统领工作局面。

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白凯作《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工作进展报告》。报告紧密围绕“两路”精神的源起内涵、重庆交大与“两路”精神的深厚渊源、“两路”精神的交大实践、传承弘扬“两路”精神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新时代传承弘扬“两路”精神的交大行动等五个方面,全面回顾总结了学校在推动“两路”精神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践行成效等方面成效。报告指出,川藏、青藏公路的修筑,开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先河,11万筑路大军以血肉之躯和简陋工具,创造了世界公路修筑史上的奇迹,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两路”精神。下一步,学校将推动“两路”精神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大学使命任务融汇结合,推动传承弘扬“两路”精神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为奋力建设成长型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钟建川作《以数智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报告紧扣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数智校园建设现状,以数赋能、以数提效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迭代升级不断提升学校整体智治能力水平等四个方面,整体介绍了数智赋能学校发展情况。报告表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学校以9大提升工程、5大智慧空间、1个全域数据资源智能中枢、1个融合数字基础设施底座的“1951”整体架构为抓手,坚持清单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定期晾晒,逐步厘清总体架构、方法路径、标准规范、工作机制,从无到有构建起数智交大建设“新体系”、跨时空跨地域育人“新环境”、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个性化“新教学”、智慧便捷全面高效师生“新服务”、大数据支撑教育教学“新评价”、数据驱动智治体系“新治理”大格局。学校将从夯实数智底座、加强数据治理、丰富智能应用、提升智治能力四个方面持续迭代升级,努力实现数据全融合、状态全可视、业务全可管、事件全可控的“六一六全”型数智交大新格局。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铭作《以未来交通为导向的学科专业更新升级行动计划实施报告》。报告对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就参评学科三级指标进行了对比,分门别类指出了各类学科存在的不足。报告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挑战、行业和地方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任务等严峻形势与挑战提出,要准确把握交通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交通科技创新态势,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顶层设计,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以推进学科专业布局优化、促进学科专业融合发展、强化学科专业集群发展、实施“一学科一策”行动、实施专业更新升级行动、完善学科专业建设机制为行动策略,促进学科专业体系优化与整体水平提升,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奋力建设学校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

张铭还作《场景项目式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工程教育教学模式存在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创新驱动力不足、教师工程背景不强等困境。报告全面系统对比了传统讲授为主型教学方式与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异同,指出项目式教学遵循“以学生为中心,项目导向、面向前沿、开放课堂、迭代升级”等原则,打破了传统学科建构课程体系,突出了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导向,强化了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导向,优势突出。报告介绍了项目式教学创新与实践实施路径,聚焦项目式教学在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工程训练中心、土木水利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等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针对项目式教学,学校将加强过程管理与考核、持续强化教师精准帮扶、建设场景项目式教学实践共同体、科学评价场景项目式教学效果,为推动学校场景项目式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贡献新的力量。

黄承锋副校长作《构建人人成长型师资队伍职业发展矩阵工作报告》。报告聚焦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组织调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策建议等,对师资队伍发展情况进行了全方位梳理。报告指出,2018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来抓,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成了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建设全国一流方阵、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提供了坚实人力资源支撑。报告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构建FMC教师职业发展体系、构建人人成长型教师职业发展矩阵等具体举措,从努力实现职业生涯全周期人力资源开发服务、盘活用好全口径人力资源、数智人力资源管理等提出了对策建议,为着力构建成长型师资队伍发展矩阵提出了宝贵决策参考。

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尚毅作《资源配置与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前期工作、学校资源配置现状、存在的问题、今后发展目标愿景等情况,重点阐述了学校财力、物力资源情况及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在推动学校基础建设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效。报告表示,学校各项预算收入及时到位,管理制度基本完善,房产配置持续优化,数智化程度逐步改善,遗留问题有效解决,为学校事业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针对存在的问题,报告还介绍了解决思路与措施:将能统的“统”起来,管总账、算细账,把能放的“放”下去,强执行、抓成效,提升资源配置的系统性;坚持三个导向、落实两个指引,以数智赋能为手段,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水平,为学校更好更稳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党委副书记郑旭煦作《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实践报告》。报告从理论依据与目的意义、他山之石与经验借鉴、学校治理体系的实践分析、治理体系现代化关键抓手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情况。报告指出,结构明晰是推动学校治理的基座,科学赋权是推动学院治理的动力,基于自主性的学科专业使命是系室治理的关键,协同创新、开放共享是科研平台治理的核心。面向未来,报告提出要加快数智校园建设步伐,塑造整体智治新生态;优化机构设置与运行模式,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建好建强系、教研室,夯实基本组织单元;强化开放共享,提升平台创新力、贡献度,贯彻落实“全新亲实”理念,健全“改革求变、数智赋能、精准高效、闭环落实”机制,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现代大学治理能力和学校整体智治水平,以全面优化学校现代治理体系汇聚起成长型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强大合力。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白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