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新闻首页>>时政要闻

字体:【小】【中】【大】打印:

重庆日报:深刻把握调查研究这个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日期:2023年05月15日 08:46作者:重庆日报来源:重庆日报点击率:

深刻把握调查研究这个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传家宝,是我们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本次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把握好调查研究这个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重庆日报约请了相关专家学者撰写理论文章,现推出策划专题,以飨读者。

——编者

提高调查研究实效性的四个维度

任海涛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我们破解改革与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也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传家宝。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的因素明显增多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要把握历史主动,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从以下四个维度入手全面提高调查研究的实效性。

着力把握调查研究的主动性。调查研究,不能等着“被安排”,而是要“主动出击”。要主动关注时政要闻,时刻了解政之所向、民之所盼,敏锐捕捉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形成清晰的调研目标和方向。要主动担当作为,直面问题,关注重点和难点领域,迎难而上。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通过自学、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强本领、提高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需求。要主动加强与普通群众的沟通与交流,聆听基层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作风,解决复杂问题。要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技术,打破传统观念和框架,推动工作创新与优化。要主动创新工作方法和调研手段,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尝试采用新的调研方法和手段。

着力落实调查研究的针对性。针对性是指调查研究能够紧密围绕实际问题展开,为问题解决提供有针对性的依据,这是进行调查研究的起点。要明确调查目标,有的放矢、分清主次。调查研究是为了体察民情、了解民愿、掌握民意、听取民声,最终解决问题。因此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问题出在哪里,就到哪里调研,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要找准问题所在,提前查阅资料,梳理问题清单,做足功课,实实在在地瞄准矛盾问题,做到带着问题下去,找到对策上来。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基层一线,让群众说出“心里话”、道出“心中难”、讲出“心中愿”,杜绝走过场、讲排场的形式主义。要根据调研目标和问题特点,精准确定调研对象,注重对象的广泛性,确保调研结果的有效性。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调研方案,制定详细的调研计划和方法,合理安排调研时间,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调研路线,提升调研过程的针对性,确保调研实效。

着力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是保证调研质量和结果有效性的关键。要化繁为简,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运用科学的调研方法进行材料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要严格抽样,在进行抽样时,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和随机性,保证调研结果的普遍性。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要注意准确无误地记录数据,确保数据来源真实可靠。在处理数据时要遵循科学的处理原则,防止数据失真。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要遵循客观性和全面性原则,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在解释调研结果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因素,进行严密筛查和论证,遵循逻辑推理和一般性规律,通过有效的论证手段确保调研结论的合理性。要既“调”又“研”,既“查”又“究”,针对收集的素材多分析比较,相互参照、多方查证、互相印证,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不断推进调查研究走深走实。

着力提升调查研究的艺术性。调查研究要讲究艺术和技巧。要善于沟通交流。在调研过程中,要以解决问题的真心诚意,走入群众之中,少讲“官话”“套话”,鼓励群众将真实情况反映出来,切实把问题问深摸透。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群众的需求和感受、尊重群众的个性和意愿,善于从群众细微的情绪和感情变化中看懂群众的真实想法,提升调研质量。要多看多记。随时将了解到的重要信息记录下来,遇到有价值的材料,尽可能“一网打尽”带回去,以备后续随时查阅。要精心总结和反思。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入剖析,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专心研究决策,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充分展现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视角的主题,以直观、生动、简洁、准确的语言撰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路径。

(作者系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调查研究要在四个“实”上下功夫

向立

《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就要求党政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在讲实际、听实话、察实情、办实事上下功夫,不断推进调查研究走向深入,找到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办法,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调查研究要在讲实际上下功夫。调查研究要讲实际,不能人云亦云、闭门造车、跟风随流,更不能让人代劳、坐享其成,一定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实事求是。一要结合实际树立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对群众最盼、最急、最怨、最关心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通过梳理问题、排查难题、化解忧患,着力打通解决问题的堵点淤点难点。二要结合实际树立目标导向。党政干部在调研之前需要评估选题选得好不好,权衡问题的性质和轻重,根据不同的问题确定不同的调查方案,突出重点、直击要害。三要结合实际树立效果导向。调查研究要有实效,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

调查研究要在听实话上下功夫。调查研究要取得良好效果,就需要听到实话、真话、心里话。首先要解决“场面话”问题。党政干部在调查研究时要改进会风文风话风、改进工作作风、注意方式方法,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确保听得到实话、听得到真话、听得进批评的话。其次要解决“官僚化”问题。调查研究讲求求真务实,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这就来不得半点官僚主义作风。最后要解决“不敢说”的问题。党政干部在调查研究时,一定要放下身段、平等待人、态度真诚,拉近与调研对象的距离,产生信任感、亲切感,才能让基层干部与群众打开心扉、畅所欲言。

调查研究要在察实情上下功夫。党政干部做好调查研究,要在三个方面念好“勤”字诀,才能察到实情,收到调研实效。一是做到“眼勤”。基层的民生、社会矛盾与经济发展等情况复杂多样,要求党政干部在调查研究时擦亮双眼、勤于观察,将目光聚焦在经济发展困难的地方、人民生活贫困的地方、社会矛盾多的地方,聚焦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难事、烦心事上,为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指明方向。二是做到“腿勤”。党政干部应多实地走访,亲自去问一问人民群众的疾苦,亲自去查一查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亲自去找一找矛盾突出的原因,才能掌握调查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三是做到“脑勤”。党政干部要做“思考者”,打破“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的思维定式,真正从实际出发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调查研究实效。

调查研究要在办实事上下功夫。开展调查研究最终要落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来,既要推进基层工作进步,又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首先要紧盯问题对策。调查研究不能虎头蛇尾,要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举措。对成熟的调研成果,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要广泛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其次要紧盯落实问责。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最后要紧盯实效长效。调查研究之后要做好“下半篇文章”,建立长效机制,在“常”“长”二字上持续用力,谨防问题反弹回潮。要解决“来时一阵风、走后一场空”的问题,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

调查研究走深走实要“身入”“心至”“行到”

李玲玉 钟周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筑牢谋事之基、夯实成事之道。调查研究不仅是重要的工作方法,更是事关党的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这就要求做到“身入”“心至”“行到”,摸清真情况、找准真问题、提出真对策、谋求真实效,让调查研究成为获取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切实解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现实问题。

“身入”就是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基层察实情。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调查研究,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论十大关系》等诸多调查报告。在湖南农民运动的实地考察中,做出了武装斗争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正确决策,找到了革命通向胜利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面对国内国际变局中的复杂问题,党员干部要杜绝闭门造车、拍脑袋决策,“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持以脚步向下的姿态、眼睛向下的态度,下沉一线,掌握实情,少走基层确定好的路线、准备好的示范点,搞清楚“实事”,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党员干部要坚决杜绝作秀式、蜻蜓点水式、走马观花式调研,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样才能发现存在的新问题、找到解决的新路径,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实效性。

“心至”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群众听民意。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邓小平同志以“中国人民的儿子”自称,深入群众、倾听民意、汇集民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调查研究要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坚定直面问题的决心,保持深挖根源的耐心,秉承以民为师的虚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党员干部要听取一线声音,和群众想到一处、打成一片,在实践中倾听群众所想所急所盼,在调查研究中听民情、暖民心、纾民怨、解民忧,切实将群众智慧转化为破解难题的法宝。对于调研中发现的一切真问题,无论是大是小,都要形成责任清单、公开解决办法,让人民群众晓政策、明方向,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行到”就是要深度研判,靶向发力,真抓实干出成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于走过百年辉煌征程的中国共产党而言,讲实干、重实践、求实效,是始终不变的主题词,更是不断升华的精神气质。《之江新语》的第一篇中就谈到如何开展调查研究,要求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基层考察调研,到最偏远最困难之地,进村入户“访真贫”,以问题为导向,用结果来“说话”,将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的“先手棋”,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有效有用、有操作性的工作方案。干得怎样,要用事实说话、用成果说明、用实绩检验。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真正把情况摸清、摸实、摸透,少一些“我觉得”、多一些“群众觉得”,变“问题清单”为“成果清单”,才能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做好调查研究要坚持“五性”

董彩荣

重视调查研究,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也提到,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要把握好“五性”。

坚持调查研究的政治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质和政治优势。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调查研究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先决条件,不进行调查研究,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就没有坚实的根基。要切实理解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确保调查研究在政治方向上不走调、不走偏。二是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调查研究是宣传、贯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必然要求。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带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去,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和工作部署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加深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内化的过程,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转化为指导群众干事创业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现实物质力量。

坚持调查研究的人民性。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站稳人民立场、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一是调查研究为了人民。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群众的利益是最大的利益,群众的需求是最大的需求,开展调查研究解决的是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捍卫的是群众的利益,实现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二是调查研究依靠人民。群众是最大的实际,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以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在认识上、情感上、行动上贴近人民群众,才能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汲取群众的智慧和经验,从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调查研究工作取得实效。三是调查研究为民解忧。调查研究要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解决好、落实好,并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标准,实实在在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为民谋利。

坚持调查研究的科学性。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是认识规律发现真理的重要途径。一是遵循科学规律。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只有深入学习和把握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遵循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才能够找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做出正确决策。二是掌握科学方法。调查研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要获取翔实准确的信息资料,形成切实有效的调研成果,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有的放矢、去伪存真、辩证分析、由表及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推动工作的决策。三是开展科学研究。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是调查的结果指向和效果呈现,调查是为研究服务的。了解了实际情况,得到了翔实信息,就要从丰富的“实事”中探求其内在的规律和本质,从问题链条中追根溯源。

坚持调查研究的系统性。坚持调查研究的系统性,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准确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局和局部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处理好了,相互促进,工作成效显著;处理不好,相互掣肘,工作成效式微。二是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当前和长远是互为条件的关系。做好当前的事情,积跬步以至千里,基础打得牢,目标才能实现;着眼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谋划未来,战略上布好局,各项工作才能稳步推进、高效开展。三是准确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调查研究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轻重缓急、厘不清先后顺序,往往就有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抓不住问题重点、找不到问题焦点。四是准确处理好特殊和一般的关系。特殊和一般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调查是深入具体实际了解不同的具体情况,摸清问题,具有特殊性;研究是从具体实际中找出问题的根源,制定解决的对策,从个性中发现共性,从特殊中看到一般。调查研究既要关注个别现象,发现具体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要善于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不断推动认识的深入发展。

坚持调查研究的导向性。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目标引领,突出强调了调查研究的实践指向。一是突出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抓不住时代的声音,就找不到实践的突破点,找不到理论的创新点。要把问题意识贯穿调查研究全过程,在开展前树立问题意识,充分认识到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以科学理论引领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在过程中增强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正确处理好问题与矛盾的关系,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在完成后创新问题意识,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得出可行对策。二是强化目标导向。调查研究做得好不好,关键看调研成果有没有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并取得实效,切切实实做到了“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不能为了调查研究而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变成了“花架子”,成为“作秀”的道具,而要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坚持从实际出发,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

(作者单位: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日报:深刻把握调查研究这个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重庆日报数字报 (cqrb.cn)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白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