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新闻首页>>时政要闻

字体:【小】【中】【大】打印:

重庆日报刊发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文章

日期:2018年12月29日 15:19作者:重庆日报来源:重庆日报点击率:

12月29日,《重庆日报》思想周刊刊发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石加友教授的文章《十个“始终坚持”谱写改革开放奋斗赞歌》。

十个“始终坚持”谱写改革开放奋斗赞歌

石加友

40年前,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着力破解党和国家“何去何从”的历史性课题,找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4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靠着十个“始终坚持”,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十个“始终坚持”内在地包含着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科学布局和根本保证,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理论是认识的最高形态,是关于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认识不清、认识不到位、认识错误,都将影响相应的实践取向和成效。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我们党纠正错误认识、追求真理的产物,改革开放的推进同样需要科学理论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十个“始终坚持”,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理论指导。他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其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成为制定和贯彻改革开放政策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我们推动和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认识工具。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和发展规律的学说,是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科学理论,为改革开放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改革开放的科学布局。理论对实践的依赖,不仅在于实践出真知,还在于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为群众所掌握,才能改造主客观世界,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才会得到实践的检验和促进新的发展。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而理论转化为实践,必须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略(方案)作为中介。改革开放是一场涉及广泛的生动实践,尤其需要制定一套系统化的科学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十个“始终坚持”,内在地包含着8个方面的基本方略,即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8个方面共同构成改革开放的科学布局,贯穿其中的主线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遵循,始终坚持互利共赢、推动人类共同发展这一大国担当。

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人类是在劳动生产中进化而来的,人类的劳动生产同时就是社会关系的生产。马克思指出:“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合作关系的建立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历程,有一个从浅层次到高层次的发展历程,其间必然会出现“为了谁、代表谁、服务谁”的组织者、发动者、领导者,世界政党正是基于这种需要而产生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基于中国人民谋求自由解放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毛泽东指出“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所总结的十个“始终坚持”内在地包含着“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40年来,我们党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和我们党的主心骨地位。

链接:

http://epaper.cqrb.cn/html/cqrb/2018-12/29/014/content_221794.htm

分享:

编辑:

审核人:黎昱睿

Baidu
map